关键字: 天赋人权 权利 经济学 平权运动
“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 这句铿锵有力的名言出自美国的独立宣言,意味着人权天赋,神圣不可侵犯和剥夺。在今天看来,这句话似乎天经地义,不容怀疑,可我今天想离经叛道的问一下,人人平等真的是天赋的吗?
我比较喜欢咬文嚼字,也比较喜欢回到当时的情境下来看问题。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天赋人权在当时是公认的事实,那杰斐逊老先生还需要在独立宣言中,写上一句多余的话吗?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独立宣言中写了一句“All air is free”(所有空气都是免费的),会不会很不搭调。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当时还“人生而不平等”,美利坚的老一辈革命家,才要去竭力争取这样的权利,才会用宣言的形式,高调的写出来。由此可见,“人权天赋”这种说法逻辑上,就是不成立的。这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以上是我用文字逻辑来分析,下面我们再从历史事实来分析。既然在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正式发表,那么理论上讲,当时在北美的所有人都应该立即被Equal(平等)掉。但我们知道在当时,北美还有着数量庞大的黑奴,他们是不能被算成“人”的,直到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废奴政策落地,所有的黑奴才真正的被算成了“人”。可是,即便这样,黑人在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权状况也并不理想,他们遭受了各种不平等对待,因此才有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和著名的“I have a dream”。所以,回顾历史,即便是在美国,“人生而平等”这句话,从提出到真正的落地,也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抗争和努力,期间不乏有游行示威,各种运动和战争。
其实不光是“人生而平等”所谓的平等权,所有的私权和公权,都是不断冲突,抗争,和妥协的结果,权利从来都不是天然“降临”的。那权利到底来自哪里呢?著名的经济学家德肖维茨有一本著作,英文名叫《Right from Wrong》, 可以翻译成“正确从错误中来”,也可以翻译成“权利从错误中来”,不管用哪种翻译,其实都揭示了权利来源的两个真谛: 一,权利从人们不断的犯错中,总结,归纳,并达成共识之后,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二,真正的权利,应该是别人赋予的,所以“人权人赋”。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案例,分别来说明一下德肖维茨有关权利的这两层意思。
一,人权人赋
我们家楼下有一大块空地,一直没有使用,慢慢的变成了周边小区居民的停车场。随着居民拥有的车子越来越多,要在空地上找个停车位就变得越来越困难,随之而来的就出现了各种矛盾,甚至还出现了车主之间的冲突事件。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周边几个小区的业委会联合街道居委会一起开会协调,确定了按竞价拍卖的方式来进行车位分配,并对空地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很快车位都确定了下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车位争抢的情况。
从这个案例中,拍卖之前,每个车主都觉得有权利在空地上停车,但是没有其他人去支持他的主张。但一旦拍卖确权之后,某个车主对他车位的权利就被确定下来,如果他的权利被侵占,他可以找别人来维护他的权利,而别人(包括物业,甚至交警)都会帮他来维护权利。可见,这个时候,所有相关的人都承认了他对车位的权利,他可以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位车主拥有这个车位的权利是天赋的,还是人赋的呢? 有小伙伴可能会说那是因为车主付了钱,才拥有了这个车位。那我们不妨再细想一下,车主们真的是花了钱买下了这个车位,还是买下了大家认可,如果没有大家的认可,这个车位车主真的能买下来吗?
二,权利从人们不断的犯错中,总结,归纳,并达成共识之后,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上面车位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比比皆是,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最前沿的"权利"之争,事情就不再那么非黑即白了。比如在美国的是否允许堕胎,是否允许同性恋结婚,在我国的是否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是否延长退休年龄等等,都是当下争论的热点。就以是否允许堕胎为例,有人說胎儿也是生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又有人说孕妇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双方争执不下;再以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为例,有人说政府有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义务,因此也有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社会人群工作和退休的权利,但又有人说我们有享受晚年的权利,政府不能因为自己有财政负担,而剥夺老百姓的福利,双方争执不下。
当我们看到类似的争论,我们都很难明确的做出判断,因为每种权利争论的背后,都是对同一问题不同侧面的分析,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这些争论中,我们看到不光有人与人之间的,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争论,也有政府和公民之间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天赋人权”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事实上并不存在,而且每种权利的落地,都是要经过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妥协,最终达成共识之后才能实现。
最后,想问你一个问题:国家要征收房产税,你同意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