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叫榆花叫榆钱

来源:二三娱乐
不叫榆花叫榆钱 不叫榆花叫榆钱 不叫榆花叫榆钱 不叫榆花叫榆钱 不叫榆花叫榆钱

春天“三大树上菜”,香椿芽和洋槐花已经在我笔下的“美篇”中闪亮登场、精彩露过脸了,不写写榆钱就有点不厚道,也显得不公平。其实,记忆深处,榆钱的印象似乎更深,故事更多,要写,就怕闸门一开,滔滔不绝,收不了场而讨人嫌,所以,顾虑重重中迟迟没敢动笔。

说实话,今年的榆钱吃的比香椿和槐花都早一些,由于是从市场买来的,怎么吃都吃不出儿时一群淘气猴上到树上捋来、让妈妈泡制后香甜可口的味道。不知道是现在的榆钱变味了还是我们的口味变刁了?

面对一层层重重叠叠挤在一起的榆钱,闻着它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忽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桃树开的花叫桃花,杏树开的花叫杏花,梨树开的花叫梨花,为什么偏偏榆树开的花不叫榆花而叫榆钱呢?

翻文献得知,榆钱是榆树的翅果,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后来,人们因其与“余钱”谐音,因而就有了“吃了榆钱有余钱”的吉利说法,这显然比说“吃了榆花余着花”的喻意更显得美好而易懂。

我十分敬佩第一个将榆树的花儿称作榆钱的人。首先,他是一个具有丰富想像力的艺术家,能把榆钱的形状与钱币的形象联系起来而显得传神。其次,他是一位心理学家,他知道人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什么,一旦有形似的东西都往金钱上靠,人们总会乐而笑纳的。再次,他是一位实用学家,叫榆钱既能激起人们对金钱的占有欲,又能解决人们生理上的食欲,做到了物质与精神双重满足,何乐而不为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