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短,读完一共用了一个半小时。本来打算在读的时候记一下好词好句之类的东西,结果就像小学的时候一样,拿着一本书本打算把其中的好词句用来写作,结果看下来,只把其中的小字部分类似于诗一样的不知所云的词句划下来,之后便再也不看了。
不过这次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在划一些不知所云的诗一样的东西,一个原因是书中并没有那样的东西,因为作者是个法国人,故而类似古典诗词带文言文一样的东西并没有;另一个原因是,我的能力不够,实在是找不出能用于我文章的东西,我说这话的意思并非是我的能力有多高,要是必须的话就好像得到了武林秘籍却不会使用或者没有使用条件的那种情况吧。目前并没有锻炼出一种火眼金睛,能够一眼看出书中不一般的地方,所以有待提升的空间还是蛮大的。
读这本书之前,我听过我的室友说起过加缪这一个人,当时没有在意,也看过他的照片,梳着一个背头,嘴里叼顆烟,黑白的照片更显出他内心深处有一种难以平复的波涛,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臆想,不过这确实促使我去读一读他的书,终于在开学了去了两次图书馆把这本书借了出来。(这里我说去了两次图书馆,并非是因为加缪多么火,而是因为图书馆那天没开门,我又去了一天,有人问既然没用为何要写,反正我写东西,开心就好。)
“局外人”,我在读上部分的时候,一直对这个题目保有疑问,为何是局外人?故事以主人公的母亲去世他请假去养老院守灵开始,以他回家结束。这部分虽然看不出与题目的“局外人”有何关联,不过总是存在一种违和感,那就是,明明她的母亲死了,他却并不悲伤,而且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不是那么想看,对身边的一切都保持着冷漠,一直是被动的接受,这里已经初步显露出一些和“局外人”的关联了,他母亲的葬礼,貌似和他没什么关系,对这一切冷漠的他,好像如今的大众,冷漠地对待周边,冷漠地看待工作,冷漠地对待自己的家人,这所有的一切简直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而加缪所做的,不过是将这种情感放大了。书皮上说是“荒诞主义”,可是要我看来,这一点也不荒诞,这就是现实。
事情发展到他回到家,结识了一位类似于小混混的人物,好像《飞越疯人院》的麦克墨菲一般的人物,因为他招惹了一位阿拉伯人,导致他们去海滩的假期中与阿拉伯人们发生了冲突,虽然这次冲突解决了,不过再接下来时间,主人公单独碰上了这位阿拉伯人,在酷热难耐的沙滩上,主人公开枪射杀了那个阿拉伯人,而这迷迷糊糊的杀人犯就被抓去审判,最后处以极刑。
这一系列的活动,他越来越被边缘化,貌似审判的不是他,而是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一场表演,而他被排除在当局之外,这一刻我确确实实的明白了题目的含义,而上部分他在为母亲守灵的时候所表现的冷漠貌似也都能够解释的通了,加缪试图一点点的把这个人边缘化,到最后来自社会的道德谴责,宗教上的批判这一切都向主人公袭来,不过他并没有痛苦不堪,反而得到了解脱和超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