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想象每一本书都是一颗种子》
简介:每天在最美书店工作,总会留意下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读者会追捧,什么样的书是读者嚼之有味,品之不疲。我不断地观察记录,发现这样的书,就去读,就去向读者推荐。有的书名大于实,有的书实大于名。但总体上,读者的慧眼总是能让我发现不少珍珠。
《Shadow Warrior: From the SAS to Australia's Most Wanted》|揭秘《寒战2》彭于晏狱中看的书
同书名《影子武士》一样,李家俊也是《寒战》中的幕后推手《寒战2》热度不减,我本人也去看了,剧情节奏明快紧张,层层推进。两方势力斗智斗勇,是我近几年看的少数的警匪佳片。片中,彭于晏饰演智商192的“混世魔王”李家俊,上一集由他引发的警队冲锋车失踪谜案导致全城危机,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线索。虽然李家俊难逃束手就擒的命运,但在片尾玄机重重的响指和令人不寒而栗的诡魅邪笑,都已早早预示着李家俊的卷土重来。
梁家辉说:““李家俊挺孝顺的,他只是用了一个激烈的方法,他带领了行动组的大部分兄弟,希望把我推到处长这个位置,他的初心是好的,只是用错了方法,他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李家俊导演了很多起恐怖事件,也造成了警署和平民的紧张。
而片中,有个令很多人印象很深的镜头,就是彭于晏在狱中看一本书,很多人感觉这本书会是一个重大的线索。我网上搜了下,为什么导演要安排这本书。
彭于晏在牢房里看的书是《Shadow Warrior: From the SAS to Australia's Most Wanted》 影子武士,讲述的是一个士兵反政府反人类的故事,一位SAS成员在帮助缅甸对抗反政府武装的时候,成了反政府武装的同情者,跑回澳大利亚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被捕后在狱中写成。“影子武士”指的是彭于晏。这是他加入旧派势力的动机。有趣的是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有着一张娃娃脸的杀人机器。寒战2彭于晏饰演的李家俊做的事跟这名澳大利亚士兵很接近: 掳劫,爆破,冲击法治机构。书与剧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很符合剧情的一本书。
这几天,书店里还真有人求购这本书。但是我查看了,并没有中文版本,英文版本也很难进到。我不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网上的资料非常有限,我像一个侦探一样,一点一点地搜集关于这本书的线索(都是英文的),发现了这本书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08年出版作者名叫DAVID EVERETT,曾经是一名SAS(空军特战队)队员,后来成了澳大利亚最高悬赏犯。曾在缅甸参与过政府军和克伦邦反政府武装的战争。后来这家伙不知怎么的成了反政府武装的同情者,为了给他们筹集资金,跑回澳大利亚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史上最大的爆炸案。经历了惊奇的一生,由于长时间患病,2013年已经去世。
热心读者的信息国外网站对这本书的评价总体还是不低的,读者的留言有上百条,大部分认为这本书写得不错。
五星的打分接近一半 读者显然对作者的奇特经历很感兴趣我大致看了一些国外的书评,挑选几段翻译如下(原文就不写了):
戴维写得很好,他的写作风格很朴实,可读性强。但是克伦民族解放军(缅甸反政府武装)不能单打独斗,或任何其他组织,显然得到大多数缅甸群众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在缅甸推翻军政权的斗争中,我们从六年内战缺乏统一这一点看到。军政府内部对政治决心分歧重重。统一、协调的缅甸各民族武装斗争,至少主要群体需要统一,必须采用一种包容性的和有意义的方式,历史终会审判我们能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
我希望看到缅甸仍然是一个国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各种团体在缅甸都能得到有效形式的保护。此外,宗教自由必须得到保护。基督教的克伦人必须防止被迫害。缅甸加入不结盟运动是对自身最好的。我相信,缅甸的问题还将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政治博弈。
我没有完整看到这本书,也对缅甸政治不了解,但是还是能从这些评论中看出这是一个作为西方势力参与缅甸内战的故事,作者深陷其中,不断与自己的内心斗争。
很多书评提到书中这样一句话:
““I do, because I can, damn the result because I am the tatmadaw” (does this sound familiar?).
“I do because I can damn the result because I am a westerner”.
我这样做(指的的空军特战队在缅甸的武装行动)是因为我是来自武装部队,我是西方人。
显然,作者对于西方参与干涉缅甸政府的独立主权还是从心底感到排斥的。
这就不难想到后期他会什么要回国参与那些澳大利亚的恐怖袭击了。因此,这本书最大价值是对于研究恐怖主义的由来,恐怖主义者的思想和心理。
我们应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定义问题仍是一个关键分歧。虽然国际社会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威胁越来越大,但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这个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世界各国政府,包括专家学者给“恐怖主义”所下定义已达150多个,这实质上也突显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状态。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来源不一,需对付的目标不同;二是,恐怖主义跨国活动的“一地策划,异地实施”的特点,导致一些“势力”把恐怖主义作为一张“牌”;三是,一些国家在恐怖主义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只打击对本国利益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有时甚至支持纵容对他国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披上的种种掩护外衣。恐怖主义使用恐怖暴力作为自己的旗帜,其理论基础之一就是“武装宣传”。纵观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成立之初也只是由几个、十几个极端分子所组成。他们的极端主义思想与理论很难为现实社会所接受,更不为那些受“利益驱动”的媒体所关注。为了“引起”人们对他们主张的重视,为了“强迫”政府接受他们的“政见”,恐怖分子找到了这条让世界不安宁的极端之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虽然以民众的生命为代价进行“武装宣传”,但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是恐怖主义。他们往往找到许多貌似正义的理论伪装自己:把屠杀民众称之为“暴力革命”;把分裂活动冠名为“争取民族解放”;把宗教矛盾大写为“宗教压迫”;把极端民族主义谎称为“争取民族独立”,如此等等。以此,他们蛊惑了一些人;以此,他们煽动了一些人;以此,他们吸收了一些人;以此,他们也迎合了某些别有用心的“第三势力”的需要。
恐怖主义危害不因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员减少而缩小。恐怖主义既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也不同于常规战争,它是一种“以小搏大”的极端不对称的暴力活动。这种“不对称”之所以极端,是因为它并不是军事作战中的不对称,而是恐怖组织有预谋地针对毫无防范能力的平民进行袭击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还体现在政府难以给予“受害群体”全面保护而防范这种袭击,也就是说,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像保护要人一样地保护起来,不可能把所有民用建筑、设施都像保护使领馆、军事基地、政府办公驻地一样地安装各种防恐设备。由此可见,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与各国军队相比是“弱者”,但与它们袭击对象相比则是“强者”。
恐怖主义的问题非常复杂,但我们应尊重生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就像《寒战》中彭于晏饰演的李家俊,他的所有行动,爆破,枪战,袭击都是为了他和他幕后团体的权利诉求,但这绝不是可以草菅无辜百姓生命的理由!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是尊重生命的有力捍卫,也是保卫人类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