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小时候跟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只是一个放牛娃。
他出生时候是正德年间,没有乱世,也不是盛世。他生母早亡,继母对他很不好。他只是勉勉强强吃饱,勉勉强强生活。
那个时候正德皇帝就知道玩,然后玩死了。嘉靖皇帝刚开始展开工作还要看杨廷和的脸色,父母都不让认了,也没有人在乎这一个放牛娃。那时候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
然而,一天他路过私塾,却被那阵阵的读书声吸引了。他立刻跑回家,说我要读书。可是,他继母不想为他花钱,不愿意让他念书,哄骗说:他年纪小,不能读书。杨继盛的骨子里的倔强从这时候展现出来了,坚毅的回应到“年级小能放牛,就不能读书么?”最后还是他的父亲同意了,不过牛还是要放。机会难得,小杨继盛也是用功。日后乡试中举,可以入国子监学习。
国子监就相当于国家办的大学,这里都是各地的精英,当时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是徐阶,他会约谈每一个学生。杨继盛在这群英中不是拔尖,自然不会给徐阶留下太多的印象。不过日后,这个学生带给他的震撼,也会让他永生难忘吧。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中丁未科进士,列二甲第十一名。这个成绩就是个中不溜,不过也是算开始了仕途,放牛娃翻身做官了,任南京吏部主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杨继盛35岁时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那个时候,国家是内阁首府严嵩在当家,北边的俺答闹的很凶。严嵩死党大将军仇鸾请开马市以求和,也就是跟蒙古人做生意,以达到安稳边界的目的。听起来不错,然而实施起来是真难。仇鸾完全是害怕蒙古的军力而出的下策。贸易互通,是要有同样的国家实力做后盾。否则用什么来保障自身的权益呢?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
然而,严嵩权势熏天,杨继盛被贬官到了甘肃。不过仇鸾所请的开马市,也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皇上又想起杨继盛当初的奏疏,把他招回来了。并且那时仇鸾已和严嵩闹翻脸,严嵩认为杨继盛攻击过仇鸾,是他的自己人。敌人的敌人不就是自己的朋友嘛。于是严嵩想提携一下杨继盛,将杨继盛改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但严嵩没有想到,杨继盛最恨的人就是他,奸贼误国,贪婪无度,杨继盛只想着如何还原这朗朗乾坤。
当他的好友唐顺之知道杨继盛要弹劾严嵩,急忙前来劝阻他,不要让他冲动行事,现在严嵩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这样的攻击严嵩,只是以卵击石。杨继盛只是笑笑,没有应声。他还是那个倔强的杨继盛,面对黑暗,我就要勇敢站出来抨击。我相信,公道仍在,正气仍在。死,也要揭开严嵩奸党肮脏的不堪。杨继盛素衣斋戒三日,毅然决然的上了奏疏。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上任刚一个月,就草拟奏章弹劾严嵩,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
朝野震动了,严嵩慌了,这是来玩命的。然而,杨继盛还是失败了。杨继盛被杖责一百,打入诏狱。行刑过程中,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拿出一副蛇胆给杨继盛说,吃了它吧,可以止痛。杨继盛大呼,我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被打一百杖,烂肉横飞。杨继盛在诏狱,用烂瓷片,生生割掉自己的腐肉。严嵩想让他死,不过在徐阶和陆炳的保护下,杨继盛在诏狱顽强生活了三年。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严嵩在其党羽鄢懋卿的说服之下,决心杀死杨继盛。恰在此时,严嵩看到了其同党赵文华送来的一份对闽浙总督张经等人的论罪奏疏,严嵩特意在这份奏疏之后加上杨继盛的名字,世宗在阅奏时并未注意,便草草同意处刑。就这样糊涂的一笔,杨继盛就死了。
临刑前杨继盛手书: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这就是杨继盛,他是第一个死劾严嵩的官员,也是死的最惨的一个。没有让杨公失望的是,朝野并没有被严嵩一手遮天。清流还是在徐阶的领导下与严嵩争斗。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严嵩儿子严世蕃被斩,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尽抄。
严嵩只得在祖坟旁搭一茅屋,寄食其中,晚景非常凄凉。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严嵩在孤独和贫病交加中去世。
杨继盛,在民间被尊为城隍,封神的存在。不论生死,天下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