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是她,不是鲁迅,写了中国现代第一篇小说

来源:二三娱乐

文/灵林玖玖

第一次看到陈衡哲三个字是从一篇八卦胡适情感秘史的文章。一般而言,这种八卦文只当是打发生活无聊的闲话,可我从中窥视中知道陈衡哲是中国的第一个女教授,肃然对这位女士起敬。

那么今天我们从现代文学的角度来扒一下这位令人尊敬却并不漂亮的教授吧。

她的家庭成员

陈衡哲(1890-1976),笔名莎菲(SophiaH.Z.Chen),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江苏武进市(即现在的常州市),因其祖母和母亲都是武进人,她亦称自己是半个武进人。1949年以后留在中国大陆,因犯有白内障行动不方便,很少出门。1976年病逝于现上海瑞金医院。

陈衡哲因感于当时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不能受教育,曾逃脱父亲安排的官太太的命运并宣称自己是不婚主义者。29岁时无男友,是标准的大龄剩女。她与任鸿隽投稿相识后成为好友。真正打动陈衡哲是任鸿隽的真诚,从中国到美国专程去向陈衡哲求婚,求婚的誓词也很感动人,他说:“你是不容易与一般的社会妥协的,我希望能做一个屏风,站在你和社会的中间,为中国来供养和培养一位天才女子。“

陈衡哲创下中国的多个第一

1913年,陈衡哲考入清华大学,该届只有十名女生,陈衡哲是十分之一。第二年8月赴美留学,本科是在瓦沙女子大学(Vassa College),专修西洋历史,同时学习西洋文学。

1917年发表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一日》,胡适称之为“最早的同志“实则她是新文学的第一位女作家。

1918年,陈衡哲毕业,成为首位入选“全美优秀大学生团体”的中国女子,并获芝加哥大学奖学金,继续读硕士。

1920年,陈衡哲硕士毕业后,受蔡元培电聘邀请回国后任北大西洋史教授,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有人说她是中国现代的第一位女博士,此消息不实)

此后,陈衡哲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南京东南大学等处任职,并代表太平洋关系学会中国理事会多次出席太平洋关系学会举行的国际会议,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她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国际会议的女学者。

她写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小说,却没有写入中国现代文学史

提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众人的眼里等同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虽然主流的文学教材是这么认为,但是细细考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应该是陈衡哲写的《一日》。

《狂人日记》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一日》是陈衡哲在美国读书时为响应胡适提出“白话文运动”而写的小说,首发于1917年5月《留美学生季报》,1928年被收录其小说集《小雨点》。《一日》的创作和发表均比鲁迅的《狂人日记》早了一年,但是因当时的中国接触美国的信息少,知道的人少加上陈衡哲的第一部文集到1928年才出版,中国现代文学的狂潮已消去大半了,能知道陈衡哲的信息渠道又少了。因此,主流的观点认为《狂人日记》就是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了。

她的著作

陈衡哲主修的是西洋史,她的著作《西洋史》也是教授推荐为学生必读的专业书之一。

她是中国最早开始白话文写作的第一批人,但是她出版的著作并不多,加上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政治运动中丢失的稿件,现在能看到的文字并不多。

1928年,短篇小说集《小雨点》由新月书店出版

对她的创作的评价

以上引了三家评论,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说明陈衡哲的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作为“五四”启蒙思潮高峰到来前后的陈衡哲,有别于冰心,她的创作方式作品风格,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人生、妇女、家庭和社会等诸多问题,流露出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