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会是OpenID?

来源:二三娱乐

从事微信开发的朋友们一定对openID非常熟悉。对于一个公众号来说,一个OpenID就意味着一个用户。然而如果你对OpenID不熟悉也没关系,本文就是要写给初接触互联网的小白们,看完下面的内容,希望你能对它有一定的认识。
我们用一个小比喻来说明一下,在用户与公众号的一个对话交互中,OpenID扮演了什么角色。

场景是这样的:

某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
公众号立即给用户回复了一句话:“你瞅啥?”。
用户说道:“瞅你咋地!”
用户发完这句话觉得很不爽,遂取消了关注。

整个过程的信息流是这样的:
用户关注公众号的时候,微信服务器通知公众号开发者:

大哥,醒醒!有个人关注了你哎,他的OpenID是xxxx.

开发者被吵醒,此时脾气不太好,就告诉微信服务器:

对这个OpenID是xxxx的人说“你瞅啥?”

当用户回复消息的时候,微信服务器又告诉开发者:

矮马!大哥!OpenID是xxxx的小子说“瞅你咋地!”

开发者此时已经拎起了锤子。淡素!开发者此时只知道用户的OpenID,家住哪儿?不知道!身份证号是多少?不知道!手机号是多少?不知道!甚至连微信号是多少都不知道!正准备还嘴骂回去,微信服务器又告诉开发者:

大哥,有个小子取消了对你的关注,它的OpenID是xxxx.

大哥对微信服务器说:

告诉OpenID为xxxx的这小子:“以后见你一次削你一次!”

微信服务器说到:

大哥,xxxx是谁啊?你的粉丝里没有这号人啊!

这位大哥拔剑四顾心茫然,最后连还嘴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就是OpenID,一个互联网用户的身份标识。对于公众号来说,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OpenID,开发者想要联系这个用户,必须通过这个ID来进行。而用户取消对其关注之后,开发者想要再向这个用户发消息,是不可能的。

在互联网环境中,一个东西能够作为用户的ID,需要至少具备以下特征:

  • 能够唯一的确定一个用户
  • 能够通过它联系到这个用户

那么有机会在互联网中充当用户ID角色的东西还有什么呢?

  1. 在自家平台上注册的账号
  2. 用户邮箱
  3. 用户手机号码

自家平台上注册的账号当然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自建注册账号需要考虑用户密码丢了要能找回来的问题,繁琐的密保设置将会大大降低用户注册的兴趣,因此一般只有注册邮箱的时候才会要求用户设置密码保护。另一个是重名问题,用户叫小白,注册的时候发现“小白”已经被注册了,改为“小白123”,这个也被注册了;改为“小白1991”,又被注册了;改为“小白2015”,又被注册!奶奶的,算了!不注册个球了!

用邮箱或手机号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首先不担心重复。其次,你密码丢了的话我发给你重置链接就行了。什么?邮箱密码也丢了?你去回答当初注册邮箱的密保问题吧!什么?密保也忘了?矮马!亲爱的用户,以你这遗忘程度,基本上也就告别互联网了。。。

但是,用邮箱和手机号注册,对于用户来说,是有信息安全风险的。举个栗子:在上文所讲的故事中,用户说了一句“瞅你咋地?”那位不开心的大哥直接能打电话到你手机或给你发邮件告诉你:“放学别走!咱俩唠唠!”或者干脆把用户手机号写在男厕所门上,后面写上“枪支!迷药!无抵押贷款”

OpenID此时就体现出优势了。

那么假如,我是说假如,这位不开心的大哥有一群开发者兄弟,在互联网各个山头称王称霸。大哥打电话给兄弟们:“都给我听好了,碰见OpenID是xxxx那小子,替老子教训教训他!某宝光棍节那天给人家降价,别给他降。某酷的视频给人家插一条广告,给他插两条。某度,说你呢,给用户偷偷安装全家桶的时候给丫多装几个。”

此时,OpenID的另一个机制又发挥作用了:每个用户对每个公众号的OpenID是唯一的。然而对于不同公众号或服务,同一用户的OpenID是不同的。

兄弟们纷纷表示:

大哥,我们敬重你的为人,但是小弟真没见过这个人!

于是,大哥继续郁闷着,当初扬言“瞅你咋地”那哥们儿,在不同的地方,用着不同的OpenID,快乐地享受着不同的服务。

看来瞅一瞅也的确不能把他咋地。。。


注:
1.文中故事提到“大哥”无法通过OpenID获知用户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号等信息。但是并不是一无所获,经过微信认证的公众号可以根据OpenID获知用户的其它的一些公开信息,包括昵称、头像、性别、所在城市、语言和关注时间。
2.文中故事描写“大哥”的兄弟时列举的某宝、某酷、某度其实是不用微信OpenID的,此处只是比喻一下,你懂就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