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发生真正的改变?一个人发生改变通常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内驱力,自内向外,善于自省,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特征,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出于自我完善的目的开始修正改变不足的地方。第二种,外驱力,出于世俗的压力,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或异于众人,抱着从众的目的对自己某些做法进行修正改变,这种改变不是由内发现了自己真实人格特征驱动的,完全是外力驱动的改变。显而易见,第一种改变更持久和更容易形成真正的改变,因为它触及人的灵魂本质,属于自我觉察型改变,想通了看明白自个儿了,自然而然就知行合一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自我完善了。第二种只需要换个环境,发生的改变立刻就会故态复萌。
善于自我反省完善的人在人群是极少数,所以才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千古箴言广为流传。从内心发生的改变,通常伴随着观念的转变,行动的转变,两者相辅相成。
就拿读书来说,真的发自内心觉得该多读点书了,这种真爱读书的人,无论时代多么浮躁,多么强调不读书的好处,该读照读,有空就读,抽空还写写各种笔记,一点也不会觉得累,任何人发自内心的热衷一件事时,再累都不会觉得累。举个例子,毛泽东身后图书管理员清理盘点其在中南海读过批过的图书杂志计有十万册之巨。看过毛纪录片的,一定对这个场景有印象,毛的睡榻基本就是个无序的书堆,毛每天在书堆里挖个空地儿睡觉。你说他能觉得累吗?另一种人是身处爱读书的人群,被迫翻翻书,免得跟群众没有共同话题,一旦换了环境,原形毕露。知识穿肠过,片叶不沾身。看再多的书,也跟没看过一个样,从来就没把书里的内容与自个生活发生过联系。看书对后者来说纯粹是个体力活。
很多人玩游戏坚持个三天两夜一般都不是个事,与喜欢的人谈恋爱也没人觉得累,是吧。从本质上说,让一个人觉得心累的通常是欲望,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比如你总想着要出人头地,赚比别人更多的钱,过上比别人好的生活,然后又总是力不从心,你就会觉得累。如果你明确了自己真正喜爱的就是钱,就是想多赚钱,过好生活,当下即便没赚到足够的钱,也不会觉得累,因为你没有跟别人比较,累都是比较出来的。就像有些人忙起来几天不休息,也不累,有的人天天到点就下班,仍然觉得累,就是这么回事。因为你眼里老盯着其他人,心都耗累了。并且你永远也成不了其他人,你只能成为你自己。所以找回自个,问问自己到底想干点啥,然后做点自己爱做的事,即使短期没赚到钱,你也不会再有心累的感觉。
做着喜欢的工作,必然行动力强。我就看到过几个这样的人,工作好些年,一直没什么动力,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突然有一天,看到了喜欢的事情,就一头扎进去,几天几夜也不累。在兴趣没有变成工作之前,对待自己本职工作也认真了许多,一是工作与业务爱好一定会有交叉点,做好本职工作对兴趣也是一种提高。二是工作做好了,工资待遇上去了,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培养提高兴趣吗?
一个人只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真正的热爱,自然就会义无反顾。大家感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