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清冷且寂寞的笛安

来源:二三娱乐

令秧在贞节牌坊落成那天,就像日落西山闲聊席散,自己要回去煮饭那样,用这般寻常的语气和谢先生道别,仿佛一觉醒来,阳光正好,还能再见。

可她明明早已准备好一碗毒药,带着腹中尚未成形的胎儿,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

门外锣鼓喧天,人人都为贞节牌坊的落成而奔忙。我看见略显疲态但喜不自胜的蕙姨娘,看见被当成疯子让下人拖走的巧云,以及浅笑盈盈赴死的令秧。

蓦地感到一阵清冷,一阵寂寞。

这感觉来得不由分说,但它不温不火,挥之不去。也许是因为死亡本身的阴森让我无法承受,也许是因为热闹与阒寂对比鲜明,又或许,两者兼有之。

细细想来,笛安笔下的每个人物,大致都给我这样一个感觉。无论是善良敦厚的西决,受人宠爱的南音,孤傲任性的东霓,还是理想主义的宋天杨,现实沉稳的江东,抑或是天真孤俏的安琪,喜欢娟姨的北琪,等等等等。

原来大千世界,各色人物在她笔下都是开在枝头上的花,而生命的底色却都是一样的灰白,如同埋在地面下的树根,不刨根问底,就无从得知。

是的,也恰恰是这样的根,滋养了他们,在夜半时分,开出那种透着一股寒气的花。

我向来只迷恋作品,而没有追究作者的习惯。笛安例外。事实上我第一次读完《西决》时,就忍不住翻回扉页看照片。那上面的她置身于一片光影朦胧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黑暗,连面容也不能看清。

我温柔地笑笑,这样一张致郁系的照片。虽则她只是端正地坐着,并不让人感到压抑,却不怎么讨喜。

清冷。寂寞。

二十多岁的她,也算应了张爱玲那句“出名应趁早”的话,披着青春文学的外衣,却得到主流文学的认可,在鲁迅文学奖等各大奖项的评选中屡次被提名。在一众八零后作家中,文笔和才华也是领先的一位。

这样的她,在《残羹盛宴》里说,她当时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所以她才有在这片黑暗里面往前飞的勇气。

像极了东霓,像极了宋天杨,像极了她笔下的许许多多的人物。

孤傲。倔强。

霎时间才明白,西决敦厚忍让,骨子里却是卑微与牺牲,南音备受宠爱,也必须在敏感与疼痛中成长,东霓孤傲任性,也渴望着能收容她的港湾,让她放下火树银花,安心做一个每天都有所期盼的母亲、妻子。

笛安通过这些人,释放她的底色。

与之共生,并不顾影自怜,她便是这样的笛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