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幅冷漠的人情百态图

来源:二三娱乐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有名的小说,茅盾说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我觉得它更像一部长篇生活记录,是一幅萧条冷漠灰暗的全景画。它把上世纪初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尘世百态一览无余地展开,任人怎么看怎么说。

呼兰河是萧红从小生活的地方,这本书是她童年的写照。萧红一生短暂又悲苦,尽管没有读过太多书,但仍然凭着敏锐的眼光,写出一段传世佳作。她用孩子的视角去看身边的那些人和事,貌似平淡却更让人痛彻心扉。

整本书分为七章,但并没有主角人物,也没有连贯的故事。整部小说基调是暗沉的,萧红就是用轻轻浅浅的口吻讲述着平平常常的故事,感觉她好像就躲在我背后的上空,她看透一切却谁也不告诉。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了;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是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人埋起来,埋了之后,那活着人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外人绝对看不出来是他家已经没有父亲或是失掉了哥哥,就连他们自己也不是关起门来,每天哭上一场。

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话,却让人看得我心里硬冷硬冷的,仿佛那里永远没有春夏秋,永远是阴暗潮湿,进得屋去就会得风湿。忽然想起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

第三章“我”终于出来了,就像漫长的冬季终于看到一棵弱弱的嫩草,生活总算有了一些生机和灵动。“我”才四五岁,爱说爱笑爱打滚,跟着爷爷学背诗。那是一段快乐却短暂的童年。

12岁的小团圆媳妇是个非常悲情的角色,她因为活泼吃得多被婆家要给个下马威。她被人扒去衣服,又被跳大神的用热水烫澡,旁边一堆熟悉的看客。小团圆媳妇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有气儿他们就看热闹,没气儿就善良地心疼地急慌慌地去施救,发现有气儿还活着,就又放心地接着看热闹。小团圆媳妇终于昏死过去了,看热闹的人安心地回家了,作者有这样一段场景描写:

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天。雪扫着墙根,风种着窗棂。鸡在里边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全呼兰河都睡着了。

前半夜那跳神打鼓的事情一点也没有留下痕迹。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因为一点痕迹也并未留下。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

通常书中的场景描写我都是大段大段闪过的,但这里的描写却让我认认真真地读了。看似是说了一些旁的物,却更让人感觉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凄凉、无奈和冷漠。小团圆媳妇死了,埋在城外。埋她的人回来说酒道菜欢天喜地,别人死了还有家人哭一哭,小团圆媳妇死了没一个人哭。

整部书都是以“我”的眼光看待的,“我”还很幼小,所以尽管故事悲凉,语言却仍然透露着童贞的可爱。

虽然贴了半个月,手也没有见好,但这膏药总算是耐用,没有白花钱。

那个人才俭省呢,过日子连一根草也不肯多烧。

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去触到时间。但是冯歪嘴子的儿子是不能给人这个满足的。因为两个月前看见他那么大,两个月后看见他还是那么大,还不如去看后花园里的黄瓜,那黄瓜三月里下种,四月里爬蔓,五月里开花,五月末就吃大黄瓜。

《呼兰河传》是萧红短暂的生命中留下的一本瑰宝,看后心情低落,所以还是选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看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