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民大学那些事儿

来源:二三娱乐

两年前,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学校的门口,刚刚高考完,脸上还带着青涩。夏热未褪,墙上“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大字被晒得闪闪发亮。早就听说人大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学校,甚至有第二党校之称,毕竟前身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毛主席曾经说‘有陕公,中国不会亡’,建国后各院系也是学习苏联,全都是按照国民经济各部委建设的。这也导致了一直到今天人大的经济金融商科等专业一直是翘楚,理工科却尴尬地自嘲“短小精悍”,几乎很难在校园碰到一个学理的姑娘,当然这是后话,当时的我有点担忧自己会不会在这所学校里失去一直坚持的思想自由,后来事实证明是我错了。

一进东门,就能看到一块巨石,上面龙飞凤舞写着“实事求是”四个字,果然是政治正确,我在心里想。但后来我发现学长学姐们都管求是石叫“吮指原味鸡”,仔细留意一下发现可不就是肯德基里卖的鸡块么,哈哈一笑间,严肃的政治被诙谐解构掉了,那股正统劲儿一下被冲淡的无影无踪。关于这块石头还有不少有趣的笑话:第一,进了人大要么“左倾”(往左走),要么“右倾”(往右走);第二,人大的学生冲着实事求是来(一进门就能看见),绕着实事求是走(总不能撞石头吧),背着实事求是学(教室都在求是石后边),甩开实事求是干(离校自然背后是求是石);第三,因为“实事求是”这几个字是繁体字,倒过来念就像“足球是宝”,这个笑点在于,文革后大力支持人大复校的邓小平,最爱的运动是足球,怪不得这么爱人大!第四,非典后,求是石的台基不见了,石头落地了,还后退了好几米,官方说法是“实事求是真正脚踏实地了!”民间说法却是“实事求是靠边站了......”这些当然是笑料,算不得真,但一所学校围绕这个看上去很红很专的石头居然有这么多大胆的调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大的风气并不是我开始以为的那样“又红又专”。在人大上了两年课,这里有上课像孩童般说“把门关上,我要讲点平常不让讲的东西”的老顽童教授,有在课堂上激浊扬清意气风发的年轻学者,还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中年文士。这里从没有一个统一的言论口径,从没有钳人口舌的政治乌云,任何一个经过充分理性思考的声音都可以在这里表达,相比某些老牌的以学生运动著称的“激进”学校,现在的人大倒更像一个活跃的思想中心。

走一小段路,我看见了学生活动中心,门口的草坪里或躺或坐着几个不起眼的石兽,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墓地镇守墓道用的石兽,惊呼校方的心也是够大,回想多少个刷夜归来的夜晚路过这里,顿时有点后怕。慢慢了解到整片中关村都曾是宦官的坟场,因为古代宦官也被称为“中官”,而人大校园这一块竟然是纳兰家族的墓地,想想我高中时候也曾痴迷过纳兰容若的词,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知用在了多少次月考作文的题记里,顿觉冥冥中也是缘分。人大的校园古朴精致,那一丛丛的玉兰花风起时随风摇曳,倒也不负那风流才子的专情。

步行十分钟后,就能看到大门了......等等,怎么又到了大门,不是刚从大门进来吗?是的,你没看错,从人大的东门到西门,步行十五分钟足矣。人大的校园就是这么袖珍,有“985学校中的梵蒂冈”的美称。虽然比起清华的泱泱七千亩和北大的未名白塔,人大的面积小的可怜,但一千亩左右的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三环以内也是排的上号的。其实当年人大是有机会扩大面积的,却都因历史机缘错过了。第一次是中央提出要把现在校区到国家图书馆那一大片都划给人大,但被当时的校长以朴素的革命感情拒绝了,那时人们觉得,土地应该用来经济建设,搞学术用不着那么大的地方;第二次是周总理提出要给人大5000亩地,文革复校后,二炮一直占着校园,后来学生运动收回了校园,但扩建计划也就无限期搁置了。其实学校小也有小的好处,比如上课前十分钟从被窝里钻出来都是妥妥来得及,比如不用破费去买自行车,比如半个小时就能带着远道而来的朋友绕校园两圈。小虽小,校园该有的东西却一样都不少,各种运动场馆,十几个咖啡馆,五个大食堂,甚至连灵动的水面都有,那就是人大著名的“一勺池”,也被戏称为人大海,因为真的只有小小一洼,有人说想跳湖自杀还没反应过来脚踝已经露出水面了,还有人说一拳砸向一勺池的水面,手掌会砸的地面生疼,在挤得满满当当的校园上课,搞社团,运动,读书,仿佛遍地是熟人,一切都变得特别有人情味儿,一切都亲切而温馨。

我低头看向自己学生证的封面,人大校徽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三个人以奇特的姿态仿佛在做重要的事情,看起来是那么富有内涵。当初设计校徽的时候,其寓意是天地人大、三人成众,而且取材自甲骨文,可以说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在娱乐之上的年代,却被某些腐文化影响,让人产生了你懂得的联想。民间有“三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党支部”、“真正的人大人就是中间那个,见缝插针,可攻可守,能屈能伸”的歪版解读,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人大校徽一直是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校徽,因为面对它,你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

时光荏苒,一眨眼已经在方寸之地的人大度过了两年大学时光,不论外界对于它有着怎样的调侃或误解,真正在其中求学成长的我们始终觉得,是可爱的人大教给了我们真正的知识,我们为自己是人大所期望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而自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