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请别叫我屈公子

来源:二三娱乐

古装剧《思美人》的常识硬伤

显示出我们

对姓氏来源的无知

湖南卫视播出古装剧《思美人》,网友吐嘈,说把屈原拍成了青春偶像剧。

这才不是亮点。

抓心的是“屈公子”的称呼。

屈原姓“屈”吗?他是“公子”吗?

屈原很郁闷。屈老爹很恼火。

屈原姓什么?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开篇即云:“帝高阳之苗裔兮。”

高阳就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屈原交待了自己的始祖:颛顼帝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

颛顼是黄帝的嫡系后裔,吃瓜群众恍然大悟,地球人都知道,黄帝姓姬啊,难道屈原其实是叫姬原?

非也非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交待得明白,说他是“楚之同姓也”。感谢《芈月传》,我们知道楚国的王族姓芈(读作mǐ),屈原既然与楚国王族同姓,那么,他姓芈没错了。

慢着,为什么他的祖先会有两个姓?

这个,说来话长,要从“同姓不婚”的氏族裂变说起。

在遥远的氏族社会时期,一个姓(氏族)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本姓的后代与他姓的后代通婚,繁衍生息,族群庞大后,开始裂变,出现若干个新的氏族,也就是在一个姓下,出现了一些新姓,

黄帝就曾经一次性批发奖励了12个姓给自己的14个儿子,部落一下子多出12个新的氏族,有利于实力的持续发展壮大。

楚国的先祖季连,蓄积了足够的人口和力量以后,率众脱离姬姓,以芈为姓,也是遵循同样的规则。

为什么叫屈原?

屈,是屈原家族的氏。

姓和氏,在周朝有着明确的区别,和宗法制度密不可分。

我们以楚国为例。

春秋初年,楚武王(和氏璧故事中,第二位拒绝卞和的君主)的嫡长子确立为继承人,另一个儿子就分封为卿大夫,并把“屈”这个地方封给他做采邑。

这位卿大夫及其后裔就以“屈”为氏,从此称氏而不称姓,和君主“明贵贱”。他就是屈原的祖先。

屈氏与昭氏、景氏,同为楚国王系的大族。所以,屈原能够担任左徒这样的贵臣。

战国以后,尤其是在汉朝以后,姓和氏逐渐合流,统称为姓。

在汉朝之前,多数庶民是没姓又没氏,只有一个名,所以汉朝史籍上,奇怪的姓名特别的多。

综上,叫屈原是没错的,但若问他:“您老贵姓?”那他的回答一定不是“屈”。

屈公子,有啥不对?

屈原生活的时代,称呼还是很有板眼的,完全不是现代滥大街的“某公子”套路。称呼你“公子”,你必须是“公”(诸侯)的儿子

屈原是吗?

显然不是。

你对着屈原叫“公子”,是想说他是楚怀王或楚襄王的便宜儿子吗?屈老爹会很愤怒的。

有人问,春申君黄歇不也被称为“战国四公子”吗?

这个说法木有错,却不算数,因为那并不是当时人的称呼,而是后来人的总结。

何况,战国人的称呼,是“公子”在前,名在后。注意,“公子”绝对不能和姓或氏相连。

齐桓公和晋文公流亡国外时,被称作“公子小白”和“公子重耳”,没人会称呼他们“姜公子”和“姬公子”。

为什么呢?

原因实在是太简单了。

齐国有一堆的“姜公子”,周朝各诸侯国更有一堆又一堆的“姬公子”,怎么区分啊,亲!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