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要透支你的情感账户

来源:二三娱乐

01

我在网上发了一些与挪威有关的文章,也在一些平台上开了与挪威有关的专栏。于是,一些读者和听众顺着我的文章或专栏找到了我的微信号。

有一位听众,加了我的微信,第一句话就是:“我特别喜欢您的栏目,您让我了解了遥远的北欧风情,我们交个朋友吧!”

我打了一个笑脸发过去。

隔了两天,这位听众给我发了一条微信:“在吗?我想去挪威旅游,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问她:是自由行还是跟团游。她说,没确定下来。

我整理了一些景点的信息及注意事项转给了她。

隔了两三天,那位听众又发来一条微信:“我儿子今年高中毕业,他学习不太好,国内名牌大学考不上,挪威有哪些好大学可以推荐吗?”

嗯,这个问题,难度有点大。我心里憋着:挪威又不是垃圾场,凭什么国内名牌考不上,你就能去国外读名牌?哪儿根筋搭错了!

我告诉她:挪威的本科教育都用挪威语授课。另外,除了与远洋、造船、石油相关的专业非常不错外,其他专业还是欧美更具竞争力些。

她又问:“能不能发一些申请挪威高校需要的相关资料给我?”

我顿时崩溃,我说:这些得咨询专门的留学中介机构。

我说,我这里和国内有6小时时差,我先休息了,稍后再聊!

奥斯陆时间凌晨2点,北京时间早上8点,她连发了三个“在吗”,我实在困得睁不开眼,关了手机。

早上起来,想起她的留言,就打开手机想要回复一下,一打开,发现她已经把我拉黑了。

我的这位听众,她用一句“特别喜欢您”来换取了我对她一对一的免费旅游咨询服务+免费留学咨询服务。当然,由于第二个目的没有实现,她果断地把我拉黑了。

02

其实,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打着交朋友的旗号,做着占便宜的事。

也有太多的人,以朋友的名义,消费着友情。

我有一个亲属,是国内知名的书画家。之前,总有人问我求他的字画。

“让XX老师帮我写幅字吧,挂在我办公室!”

“干啥玩意?”

“哎呀,写幅字而已,大笔一挥,三下五除二,随便写写就行。”

“XX老师的字五千一平尺。”

“啥?一幅字你还跟我谈钱,都是朋友。”

03

我还碰到过更夸张的,在北京上课,跟邻桌寒暄时,老大嘴欠,说我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

第二堂课,邻桌老大把他的属下,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姑娘介绍给我,说是他们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让她向我多学习学习。

这姑娘,真特么好学,下课问,上课问,搅和得我一下午没听好课。问就问吧,还要求我给她出个具体的方案。

姑娘,你知道“出方案”是个啥概念不?就是可以当做一个咨询项目来处理了。

我说,姑娘,你这些问题很复杂,这样,我给你介绍一个更专业的老大哥为你答疑解惑、出具方案、落地实施。我把北X纵横的一位合伙人介绍给她,她迅速把热点转移到那个“倒霉”的老大哥身上,上课的那几天再也没烦我。就连午休吃饭,也仅仅跟我点点头,没有了之前的热络劲儿。

过了几天,收到那姑娘的微信:“姐,你能不能跟北X纵横的D总说一下,他们有那么多项目案例,拷贝几份资料给我呗,我借鉴一下就行。”

我说:一个普通的咨询顾问,一周的咨询费最少几万块。一个项目短则三五个月,长则几年,你认为是我有这么大的面子还是你有这么大的面子,能够让人家违背商业道德,把尚未解密的价值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技术资料拷贝给你?

04

我必须承认,我特别讨厌这种没有情感基础作铺垫的社交套路。

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我被拉进各种群,总有群里的陌生人加我为好友。一个美女加我为好友,自报家门后跟我说:“我们交个朋友吧”!

此后她总向我推送他们公司的各种学习资讯。每次都问:“孙总,名额有限,要不要拉您进群学习?”

有次问烦了,我回了一个字:“进”。她说:“课程是免费的,仅收取每人50元的管理费,用于直播管理,您可以红包发给我”。我回了两个字:“不进”。她说:“孙总,这次课程特别难得,我们仅向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开放”,我说:“抱歉,我既不是董事长,也不是总经理,资历不够,名额既然有限,那就留给别的学员吧”。她直接发过来一条语音:”孙总,咱们是朋友,我才给您抢到一个名额,您一会儿说进,一会儿说不进,我真的很为难”。我说:真正的朋友,不会是因为一句”我们交个朋友吧”而开始的,然后果断的拉黑了她。

我想起我的闺蜜们,大麻雷、大毛、小宇……,我们的友情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然形成的。

我和大麻雷在广州白云机场像母猪一样吃下一桌子的虾饺皇,我和大毛在新西兰北岛的夕阳下像同性恋一样热情的拥抱,我和小宇在汗蒸房光着腚像两只退了毛的肉食鸡一样扯未来……

我们的友谊,自然地不像话,就像东北的毛毛雨,悄无声息,无需多说。

功利者交友,当他们召唤友谊之时,早已身在友谊的对立面。

05

其实,每个人的心,都像一个银行,而人际关系就好比这个银行里的一个账户。我们权且叫它:情感账户。这个账户里存的是信任,价值,情感。

我想我们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人,他在你的“情感账户”里已经没有余额,却还想取款。

2014年,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写了一片文章:《只有廖厂长例外》。25年前,吴晓波还在复旦读书时,发起了一个到中国南部考察的计划。但作为穷学生,他能筹措到的盘缠捉襟见肘。这件事被素昧平生的湖南某企业家廖厂长知道了,廖厂长决定无偿资助吴晓波7000元。7000元在当时,不是一笔小钱。吴晓波前去感谢,发现他其实并不非常富有,就更感激了,问有什么可以回报的。廖厂长说:不需要什么回报。报告出来后,寄给我一份就好。

你可以想象,廖厂长在这个叫吴晓波的穷小子的“情感账户”里,存入了多大的一笔巨款。

而我们身边,恰恰有那么一些人,百度能解决的事,非要麻烦别人;花点小钱能解决的事,非要以朋友之名占人便宜;为了蝇头小利,群发私信求赞,打扰别人工作和休息……

这些看似无足重轻的事,其实都是一种无节制的“取款”行为。功利主义者热情洋溢的说辞下,掩盖不住那颗自私自利的心。这时,如果他在我们的情感账户里余额不足,当然就会招人反感。所以,我们必须把每一次人际交往,都看成是在他人情感账户内存款的一个机会。

最坏的人际关系模式是:你觉得“我的举手之劳,他应该涌泉相报”,他觉得“他的点滴之恩,我应该不足挂齿”。最好的人际关系模式是:你觉得“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他觉得“点滴之恩,涌泉相报”。

真实而自然,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