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先讲几个现象。
01
第一个现象。
年前参加了单位的面试。
来的许多都是名校应届生,从清北、人大到北航,甚至还有个别复旦、南大的学生过来面试。
这些学生能本科考入这些名校,基本也都是同龄人中的学霸级别了。
然后,按照我们单位的尿性,进入面试的大部分除了成绩好,还得是“学生干部”“党员”“文笔好”......
所以看简历,全都是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平均年龄大概也就二十二三岁。
在这群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人里,居然还有一个更突出的。
一个北大的年轻人,刚20岁不到,上学时要么年龄小,要么跳过级。
简历上看着非常清秀帅气,成绩也好的不得了,年年国家奖学金,大学期间发了核心,还是学生会主席,业余还要搞搞篮球队、话剧什么的。
大概就是德智体美全方位无死角发展吧,所以特别留意了下。
到了面试的时候,谈吐、气质、回答问题都无可挑剔,关键是非常从容大度,一副见惯大世面的样子,其表现给所有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一个HR在现场悄声跟我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评价:
“第一次为自己单位感到自卑,怕留不住这么优秀的人才,他就该直接去外交部当发言人的。”
HR一语成谶,这个人最后没有来我们单位。
因为对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而言,所追求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工资有多高”“有没有北京户口”“工作稳不稳定”之类的了。
他们想要的,是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是天花板足够高,是展现人生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招聘结束后,一个在现场主持面试的高管说了一句话:“从他一开口,我就知道我们单位最多也就是他的一个起点。”
02
如果我只是不断去强调渲染这群年轻人有多优秀,那大概也就跟“你见过最土豪的行为是什么”、“你身边的富二代任性到什么程度”一样,除了炫耀,毫无意义。
我真正想说的,是一个这几年越来越明显的现象。
我在现场的时候,曾经无聊地把所有面试学生的简历翻了个遍,再对比了下他们的表现,发现这些名校毕业、表现优秀的年轻人,大部分家境都很好。
他们的父母许多是省市公务员,是国企经理、学校教师,是公安局局长......
当然,也有不多的几个学生,老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务农,属于特别努力考上名校的“金凤凰”,虽然各方面也都很优秀,但对比来看,却会明显发现在情商、气质形象和眼界谈吐上的差距。
而那个表现最突出的年轻人,父亲是正厅级干部,母亲是大银行会计。
那天面试的人大概有好几十人,样本数并不算多,但趋势之明显,已足够让人震惊。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爱因斯坦幼时白痴之类的鸡汤故事,但越大才越发现这个社会残酷的真相——越有钱的往往越有钱,越优秀的往往越优秀。
2017年的时候,北京的高考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段石破天惊的话: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意部受几祝假创业加意把六酒一琪酒八酒事物了解更多创业信息,不敢懈怠、不敢出错、不敢顶撞、不敢出格、不敢退步,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要想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缚,跨越这巨大的鸿沟,走向更大的人生格局,在我看来,大概只有三条路可走:
我在写青年毛泽东如何度过假期的时候,除了读书,还写了两条:“行万里路、交万千友”。
虽然一个普通的家庭,带给一个人眼界和思维上的提升很有限,但认识的人多了、经历的故事多了,想法乃至习性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只是,不管是交际也好,经历也好,都不要只是在同一个层级、同一个圈子里打转,原地高抬腿,看起来每一下都很用力,实际上却毫无进步。
人生应该像爬楼梯,每一层的螺旋上升,都会面临新的环境,结识新的朋友,而这又会反过来帮助你继续上升。
第三,不断的总结和反思。
一个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设限,却不自知。
你以为你整天抱怨只是因为工作不顺,你以为情绪失控只是因为那天你心情不好,你以为爱情离你而去只是因为没钱,你以为买不起房只是因为房价太高,你以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只是因为运气好......
所有的自以为是里,都包含着人生失败的种子。
事实上,当你对每一段人生进行总结反思,对每一个看起来自然而然却又难以理解的现象进行分解、剖析的时候,都能得出很多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来——特别是,你和同道好友一起分析的时候。
每一次的总结和反思,只要足够深刻、足够深入骨髓,乃至触及灵魂和价值观,都可以是一次浴火重生。
而是为了让大家在反思中,能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坚决的斗志,更加旺盛的斗志,以及更加努力的继续奋斗。
人生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但你只有自觉、清醒地走出去了改变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迎来水到渠成的第二步。
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