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索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来源:二三娱乐

——天元区教育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

2016年11月

一、基本情况

株洲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市天元区建区于1997年8月,两区于2000年底进行职能归并、效能整合,实行统一的领导体制、统一的财政体制、统一的人事管理和统一的机构设置,构筑了株洲新区。2008年12月,以株洲高新区为核心设立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天易示范区,株洲新区成为全省“两型”社会重点建设的五个核心示范区之一。2011年2月、2015年11月,经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现辖三个街道、三个镇,总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30万。

株洲市天元区目前共有义务教育学校38所,其中公办36所,民办2所。城乡学校比例悬殊,城市学校9所,农村学校27所。在校学生32518人,在编在职公办教师1328人。先后获得全国校园阳光体育先进区县,湖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湖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先进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省首批教育强县(区)等荣誉。

二、思考与实践

在取得众多荣誉的同时,天元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不均衡,择校现象还比较突出,离我们的“均衡、优质、活力、特色”的教育发展目标还有差距。为此我们针对天元教育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现状,我们从制约我区高位均衡发展的两支队伍建设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久、待遇低、生活差”等瓶颈性问题,探索区域教育均衡优质的发展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探索“城乡结盟、捆绑考核”机制,实现了结盟学校间“教育管理、教师交流、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的“四统一”。

按照“地缘相近、规模匹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从“管理互促、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教师交流、安全综治”等方面全方位出发,将区域内的36所公办学校结为7大盟校。强化了交流考核评价工作力度,严格实行教师交流校长负责制,并进一步将教师交流工作作为学校和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现了结盟学校间“教育管理、教师交流、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的“四统一”。

近四年来,天元区共组织了480多位教师进行交流,交流比例达到教师总人数的36%。其中2016学年度交流的教师94人,骨干教师42人(含校级骨干),占交流教师总人数的44%。2016年校级干部交流、提拔、调整30余人,其中城区到农村交流轮岗6人,农村到城区5人,城区交流5人,农村交流4人,提拔14人。截止到2016年全区中小学校级干部交流、提拔、调整70余人,已基本完成轮岗交流。

(二)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局管校聘,变学校人为系统人。

出台了《天元区教育局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天元区中小学校长任期交流制度的实施意见》,校长(含副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超过两届的必须交流,城区、城镇学校校长优先交流到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任职。在同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且当年9月1日前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的教师,纳入应交流范围,每年教师交流与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均应达到10%。明确了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和工作任期制度,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局管校聘,积极探索“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新模式。

(三)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一是不拘形式。结盟形式可以是调动、支教、送教、走教、网络在线课堂等,结盟学校间由盟主学校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二是不限时间。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基础上,学(盟)校统一进行协商调配。交流时间最长可以一年到三年的长期交流,也可进行半年到一年的中期交流,同时也欢迎以天、周、月形式的短期交流。

三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各结盟学校可根据双方学校具体情况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上按照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不少于10%的比例进行交流。

(四)政治上给机会,事业上给发展,经济上给待遇,生活上给保障。

一是政治上给机会。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对主动带头交流的校级后备干部优先安排提拔重用。

二是事业上给发展。从2015年起,凡参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项目的教师,必须有不少于1年的交流经历。从2016年起,凡参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必须有不少于1年的交流经历。

三是经济上给待遇。在城乡学校间交流一学期及以上,交流期间按标准享受农村教师特殊津补贴;从2016年开始,交流的校长、教师按实际工作天数,享受每人每天30元或50元不同标准交通补贴。

四是生活上给保障。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民生实事等方式,全区共建成农村教师公转房108套,按舒适要求装修,免费优先安排交流教师居住,解决了交流教师住宿问题,并为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提供免费早餐、午餐。

虽然我区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教师交流工作涉及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协调难度大,一些学校参与交流的年轻教师多,骨干教师少,制约了交流的有效性,深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任重而道远。

(五) 进行集团化办学试点、扩充,盘活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现师资、理念、品牌和成果共享。

先期成立天元中学教育集团白鹤小学教育集团,天元小学教育集团,天台小学教育集团四个教育集团,未纳入试点的学校,继续推行城乡结盟,要求不变。采取的基本模式如下:

1、统一人、财、物管理。成立教育集团,在原薄弱学校设立分校,集团内师资统一调剂。分校执行校长由集团推荐,由教育局集体研究任命,给予一定的人、财、物管理权限。第一年抽调主校骨干教师担任分校起始年级班主任及主科教学,并提前参与分校招生宣传,每次抽调教师的人数初中、小学分别不得少于5人、3人,任教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2年。同时鼓励以周、月、期、年为形式的短期交流。分校师资不足的科目由主校安排教师实行走教。

2、捆绑考核评估。集团内实现“业务培训、教学教研、教学模式、学生活动、考核评价”五统一。区内各类质量抽测数据统计均以教育集团为单位,不分主校和分校。纳入“初高中衔接”项目的初中,高中对口直升生名额按毕业生人数比例分摊至集团各校区。

3、名校对口帮扶

暂未实行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实行对口帮扶,采取“名校+潜力学校”的“1+X”组建方式。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人、财、物管理相对独立。通过管理团队挂职、教师短期交流、教育教学研讨、资源共建共享等形式,对薄弱学校进行帮扶,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集团化办学。

三、收获与启示

通过几年的城乡结盟捆绑考核和半年集团化办学的尝试,让全区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改变了教育观念;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了专业能力;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生源回流;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

【案例一】

栗雨小学是2010年9月开办的新校,学校位于栗雨工业园内,是一座天元区由美的城、佳兆业,旺城天锐和大江官邸等一些大型楼盘的配套小学。尽管学校办学条件设施一流,但与其他城区小学的办学质量有一定的差距。并没有得到辖区内家长的认可,纷纷想方法去择校。2015年上学期,教育局将白鹤小学业务校长何亩文交流到栗雨小学任校长。何亩文校长通过一个学期,根据学校的校情,带领全体教师,开发了《“小扣子”养成种子课程》、《“小雨点”经典诵读种子课程》、《“小数点”思维启蒙种子课程》和《“小苹果”科学探究种子课程》四个校本课程,以此来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两年多的积极实践,学校已经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并成为株洲市天元区的新生的“窗口学校”。

【案例二】

银海小学市级学科带头人王绍华老师,2013年交流到砖桥中心小学任教学副校长。王校长针对农村学生“不爱阅读、不会阅读、没有条件阅读”的现状,在学校潜心建设了一个学生阅读平台——“桥书屋”。打造书香校园,为农村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也带动其他农村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

【案例三】

天元小学副校长刘长青,2014年交流到三门中心校任校长,他充分利用自己信息技术的特长,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教研专递课堂和“堂堂网”资源的广泛使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设微信公众号,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长微信群,使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也能关注留守在家的小孩的成长。

【案例四】

天台小学王家坪分校和天元中学马家河分校是两所城郊结合部的农村中小学,由于周边大规模开发,本地生源留不住,外来务工子弟不愿意去。原王家坪小学2015年一年招生不足30人,原马家河中学初一招生不足100人,教育资源闲置严重。通过今年的集团化办学试点,今年秋季招收新生,天台小学王家坪分校一年级新生175人,净增140多人;天元中学马家河分校初一新生达300多人,净增200多人。

这些案例说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途径很多,方法多样。我们认为最关键是要解决教师的问题。只要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使用和办学模式上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一定能实现“均衡、优质、活力、特色”的天元教育梦。

四、问题与困惑

1、依据国家发改委2015年数据,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跨过了很大的步子,城镇化率达到56.1%,教育城镇化率达到74%,我区两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量的流动人员涌入,即便是每年新建一所学校,还难以满足新生入学的需求,随着生育二胎政策的实施,这一矛盾将更加凸显。 目前,我区教师编制严重不足。2016年10月,区编办根据我区在校学生人数,对全区各中小学校进行编制核定,全区各中小学共计缺编400人,占全区教师总数近1/3.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我们预判不足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的是“市管区用”编制管理体制僵化,必须尽快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2、我区农村学校27所占全区总校数的3/4,其中小规模农村小学21所。这种小规模的学校满足了农村20%没有能力进城上学的弱势家庭的教育需求,且这种形态将长期存在。但问题是:这些农村小学按照现行的编制数、教师的学科结构等无法满足课程开设要求。建议今后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养、培训中,仿照乡村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机制,定向培养农村全科教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实现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一定要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营造一个公平发展的空间,给师生搭建一个共同成长的舞台,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