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时常能听到金融大佬们,提起索罗斯的“反身性”?
索罗斯是位传奇的金融大鳄,他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理念框架),并将其运用于金融投资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打败英格兰银行的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
因为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投资理念)也就被看成“点金术”,极受大众的追捧。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反身性”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由反身性,衍生出“反均衡性”和“易犯错性”。掌握这些认识,或许能让我们把金融投资的战场看得更清楚些。
1.反身性
人对于世界,一是想认识世界,二是想改变世界。前者是人对世界的认知,称为认知功能;后者是对世界的参与,称为参与功能。
这两种功能的作用是相反的,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认识,又在偷偷改变着世界。就好比一个在瞄准靶心,另一个却又不停地移动靶位一样,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称为“反身性”。
通过上面瞄准靶心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反身性的特点在于:人的观点和真实情况间缺乏对应性,就是人不能完全面认识世界,也就是无法瞄准上面的靶心。
因此反身性会给事物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认识到这一点,在金融投资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股市,按理说降准或降息是个利好,但很多情况下,降准或降息会让股市高开低走,甚至大跌。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知道降准降息股市会涨,所以想趁机出货。抛售的人多了,自然股市就跌了。
“降准降息对股市是利好”这是大家的认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认识,所以大家选择在高点“集中抛售”,结果反而导致股市大跌,利好也就成了利空,这就是反身性。
人的认识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又改变着人原先认识的世界。
长期趋势可根据唯物辩证判断,但短时间内的波动用“反身性”分析更合适
PS:当然,你掌握了“反身性”理论不一定就能在股市中挣得钵满盆满,毕竟中国的股市有其独特性,还得靠内幕,但让你少亏点还是很有可能的。
2.易犯错性
因为有人的反身性存在,所以人无法完全认识这个世界,因此人对世界的认识往往容易犯错,也就是说无法百分之百地对准靶心。承认这一点,是人的巨大进步。
3.反均衡性
反均衡性,又称远离均衡状态。因为有人的反身性,所以事物的发展总是偏离理论的均衡状态。
因此,在现实中,总是难于实现各种经济学预测的模型现象,因为那些经济学原理都是建立在理性行为假设的基础上。这也是为什么现实的物价,总是在均衡价格的附近不停波动的原因。
PS:如果人能正确预测正偏离和负偏离,也可凭此也能挣不少钱。
最后举个房价的例子,解释下以上三个概念:
房子买涨不买跌,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涨跌是人的认识,买与不买是人根据自己的认识而做出的决定,但这种决定又改变着人之前认识的房价。例如大家认为房价会涨20%,结果很多人买,涨到了50%。
从20%到50%,这就是反身性的影响和作用;
本来大家都认为会涨20%,结果涨到了50%,这就说明人的认识是易犯错的;
大家之所以估涨20%,是根据供需等各方面因素测算出的一个均衡状态,结果涨到50%,也就说明了远离均衡状态。
因此,社会的各种活动,因为有人的反身性,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仅仅自己目前掌握的知识或情况而作出的决定或认识,可能会与现实相差甚远。
在社会活动中,只要有人的参与,就无法像自然定律一样完全预测各种现象,我们需要考虑他人的认识、期望等等。因此,现实也总是偏离我们所认为它应该是的一种状态。
4、缺憾和发展
反身性的概念只存在社会活动中,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某一段时间内,并且这一段时间内的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都具有特殊性。
显然,在自然学科领域,它是不存在的,而在历史发展等领域则需要发展和验证这一理论。
PS:“反身性”、“反均衡性”和“易犯错性”,分析起来都很简单,但很多人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却忘了考虑这些因素。个人感觉:要认识社会的某个时间段,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管用;但认识社会的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唯物主义比唯心主义管用。
编者注:以上文字是索罗斯的《金融点金术》、《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的读后分享。
我们前期较为受欢迎的文章有:“达赖与班禅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社会的弱者”等。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