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还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更好的保护好宝宝,拒绝了宝宝的很多尝试,等到孩子逐渐长大,当我们想通过鼓励想让宝宝有更多突破的时候,孩子就会本能的首选更容易方式,多数的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是谨慎而非胆小。
而当我们看到宝宝努力做到了,我们激动的鼓励再次尝试希望孩子更好的时候,还是坚持不在尝试。
为什么宝宝反而退缩了呢?该如何做,才能让他变得更加勇敢呢?
为了全面地认识自己,孩子需要接受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要与他们的内在心理感受和外在经历相一致。父母要以调和的心理状态融入与孩子的交流,帮助孩子构建协调、连贯的人生。
具体到这件事来说,我们虽然对于宝宝是肯定的态度,但是却没有和他的感受达到调和。
换句话说,我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兴奋和喜悦中,而没有注意到宝宝的感受。
在这次经历中,在宝宝的尝试中也是鼓足了勇气,冒了他认为很大的风险,他顺利的做到了。当时他的内心是兴奋却忐忑的,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再尝试一遍,而家长往往忽视了他的这些感受,给予了孩子过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对于宝宝来说反而过于沉重。
宝宝当时很可能是这样想的“我并没有妈妈说的那么棒,或许我不会再有这么好的表现了,所以我最好不要再试了,否则会让妈妈失望的。”
对于一个谨慎的孩子来说,要拿出初次尝试的勇气,并非易事,家长有时不懂他的顾虑,却一次又一次“鼓励”他,除了躲避,他还能怎么做呢?
那么,正确是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到“被理解”。
我可以这样说:“宝贝,我看到你的努力,你成功了!你可能有点紧张,因为这是你的第一次,但是你坚持下来了,就是最棒的!”
假如家长当时对宝宝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宝宝就会想:“是啊,我是很紧张,但我还是成功了!看来这件事并不难,我可以再试一次。”
当孩子的感受被肯定时,他才能回归理智,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建立与他能力相符的自信。
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努力做出了出色表现时,给予孩子过高评价,不但达不到鼓励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把孩子推到更隐蔽的角落躲起来。
或是宝宝已经很努力了,得到一个比上次好的成绩,可是和其他小朋友还有一些差距时,妈妈会鼓励宝宝虽然这次已经很不错了,但还可以更好,无形中给宝宝带来了很多压力。
其实宝宝也知道虽然自己努力了,但别的小朋友仍然做的比自己的成绩好,面对父母心理还是忐忑的,如果此时父母又质问自己为什么还是差这么多,宝宝就会非常难过,不愿意在进行沟通。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她的感受,只需简单地说一句:“宝贝,你好像很难过,能告诉我为什么吗?”那么,孩子的心情也能很快平静下来。
如果一开始妈妈能试着去理解孩子,对孩子说:“宝贝,你通过努力,这一次考试进步了,我为你高兴,你也很高兴吧?”当孩子得到肯定后,她就会愿意跟你探讨如何取得更大的进步。
轻松育儿,你的育儿计划开始了吗?
专业的育儿知识,为您收获更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