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拆《美国十讲》:最客观的了解美国的入门书

来源:二三娱乐

(本文基于我在南京书虫沙龙现场分享整理)

今天我分享的是资中筠先生的《美国十讲》。第一次听到资中筠的名字,还是前两年反日的时候,当时出现了砸日本车的暴力事件。然后就看到资中筠的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一百年过去了,怎么还有类似于义和团的思维模式和暴力行为。当时我就觉得,这位学者太了不起了,眼光独到,言语犀利。后来,我就在kindle上买了这本《美国十讲》。

我觉得我每天听到“美国”这个词汇n次,媒体关注美国新闻,比如最近特朗普很火。朋友们聊天,不管懂不懂,都会提到美国,甚至有些人把美国意淫成天堂。当然,也有大批人士觉得美国是咱们的敌人,所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咱们中国也崛起了,早晚和美帝国主义一决雌雄。

美国到底是个什么鬼?谁能够比较权威的,非常浅显的告诉我。感谢资中筠,感谢《美国十讲》这本书。

这本书的第一个观点就很特别,美国是谈判谈出来的国家。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成王败寇”,咱们的思维方式就是这个。还有一个很熟悉的理念,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是美国竟然是谈判谈出来的国家。你说,不对呀,华盛顿不是带领美国人民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吗?也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呀!咱们说个时间,1776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可是1787年美国才建国,这中间11年干嘛去了,为啥不建国?

咱们简单的解释,当初欧洲人,主要是英国人,为了逃避宗教迫害或者为了追求更好生活,来到美洲。后来英国一看,这个地方也不错,我帮你们管一管吧,就派了总督来管理。美洲大陆主要以英国人为主,觉得这样也不错,所以就这样成了英国殖民地。也就是说,这块殖民地不是英国打下来的。

本来相安无事,可是英国要加税,美国说加税可以商量,但是你英国议会得给我席位。英国不肯给,美国不肯缴税,所以就打起来了,也就是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带领小伙伴把英国人打跑了,也不用给英国人缴税了,那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好好过日子呗。可是11年里,大家觉得还是组成个国家好。首先是各个州发生争执没有人评理,再说英国人或者哪个国家又来侵略怎么办,当然还有其他问题,所以1787年就开了那个著名的“联邦制宪会议”,美利坚合众国就这样诞生了。所以,美国不像咱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国时候的13个州也没有谁把谁打败,从根本上,他们的观念和立国之本就和咱们的不一样。

美国从根子上就认为国家可以谈判谈出来,当初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马歇尔来中国调停,说大家有事好商量,别想着打仗,一起建国不就完了吗?可是,他哪里知道我们中国人的性格,国共双方谁也没有真心想和平。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就有中国特色的问题,照搬外国经验不能解决问题。

这本书澄清一个误解。有些人聊天,动不动就我们五千年历史,美国建国才两百多年,美国智慧不行,精神财富没有我们丰富,等等。其实,这种认为美国是个没有根底的国家,也不太对。作为现代的民主共和国,美国是最老的。美国独立比法国革命还早13年,法国的《人权宣言》,还抄袭了美国的《独立宣言》。而且早在美国建国之前,欧洲移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200年,哈佛大学比美国建国时间还要早。美国能发展到今天,恰恰是因为它的精神资源比较发达,比如他们信仰自由主义,然后用宪法的方式明文规定几个要素,就是根据天赋人权的原则确立的信仰、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还有一条就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问题是,人家宪法上这么写,大家也都承认和遵守,谁也没有宪法大。那么,有了这些自由做保障,真是想不富强都难。

这本书还引起我另外一个思考,民主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每次提到西方化民主,都会说咱们老百姓的素质跟不上。我问一句,目前我们社会的精英的素质就能跟上吗?我们刚才提到的美国制宪会议,闭门开了116天,将近4个月,研究的过程中,意见分歧非常大,但是全程严格保密,全美国老百姓都不知道有这么一档子事儿。大家对着宪法草案,一天一天的讨论,争论不休,吵到最后,彼此还是不满意。富兰克林说,我也不满意,但是咱们到这一步了,如果不欢而散,四个月白费了。最后还是有三个人不肯签字,说违背良心,但少数服从多数,勉强通过了宪法,美国算是勉强成立了。

然而,我们都知道,签字之后才是关键,回去之后不能反悔,不能说“这一条,当初我就不同意”,绝对不能动员民众来捣乱。这点几乎是民主的精髓,就是你反对的东西通过之后,你不能再捣乱。我们这边可不是这样,领导问,大家还有没有意见,鸦雀无声。事后,大家议论纷纷,各种吐槽都出来了。咱们天天讲要团结,但是专门干背后拆台的事情,最擅长的就是希望自己装抢,让别人放炮。我觉得,以后不要说老百姓的素质跟不上,我觉得百姓还是在培养,你能说当时美国老百姓的素质有多高吗?我觉得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才是关键,也就是所谓的这个社会的精英。精英们的素质就能跟上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这部分人能像美国开国元勋那样做事情吗?我深表怀疑。所以,我觉得抛开民族性、抛开现实来空谈民主,有点书生误国的倾向。咱们国家历史上盛行书生误国,比如崇祯皇帝上吊前哭着书,诸臣误我。还有著名的康有为大兄弟,拿着戏剧中的政治智慧,赌袁世凯是傻子,以为抓了慈禧就万事OK了,结果把光绪彻底害惨了。

咱们继续回到这本书,美国有个传统,让人满受启发的。他们每开拓一个蛮荒之地,为了防止自己变成野蛮人,都会干三件事。第一,建立教堂,让灵魂有地方安放。他们的牧师,有点像我们的居委会主任加党支部书记,什么都管,让人们有归属感。第二,建立学校,让小孩子能上学。第三,建立邮局,这样就可以与外界联系了,避免这个地方变得闭塞、孤立。至于政府、警察局、法院等等,以后再说。我觉得每个人是不是也得按照这个顺序来塑造自己,先让自己有信仰,让自己有灵魂。第二,加强学习,让自己掌握知识。苏格拉底说,知识即是美德。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知识、没有常识就太可怕了。第三,我们需要和这个世界沟通,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大隐隐于市,说的是类似的意思。

时间还有,我就再说几个有意思的点。记得前段时间,Facebook的扎克伯格把自己的99%财产捐给了基金会,还有很多人说他是为了逃税。其实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根据美国法律,捐赠者可以明确自己捐的钱用在哪些方面,但是这笔钱一旦注册为公益基金,就不属于个人了,任何人没有权力收回或者挪用。美国的公益基金制度太好了,可以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某个有钱人的父母死于癌症,那我就成立个基金会研究攻克癌症。比如我觉得教育公平很重要,那我就投资教育。其实这给政府帮了大忙,政府哪能顾得上这么多事情,有民间力量在做贡献,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美国有好多大的基金会,其实跟中国还有关系。我们著名的协和医学院就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助的,真心推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很喜欢的作家冯唐,也是这里毕业的。我觉得咱们这边以后应该也是这个趋势,让社会多几个维度,别什么事情都找政府,政府哪里能管这么多事情。同时,政府也得学会放手,允许社会力量来解决社会矛盾。

最后,我想谈一谈中美关系。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写的非常客观,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关于美国对中国,有些人就说美国太坏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一边说着,一边往美国移民,用脚投票。另一方面,有些人说美国对我们历史上是最好的,协和医院是美国帮我们建的,清华大学也是,还帮我们打抗日战争,历史上也没怎么欺负我们,也没要我们领土。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作者的角度比较客观,首先历史上美国确实对我们不错,但是其实是双赢,美国也获益了。我们中国人应该抛开二元论,关系好了就拼命表扬你,关系不好就拼命说对方缺点,我们需要学习理性和客观,多做双赢的事情。以后,中美肯定也是在竞争和合作中找平衡点。

我觉得做人也是一样,最好是双赢,如果你损人利己我也能理解,损人不利己就完全不可理喻了。人需要有成人之美的品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