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唱衰”就不会真“衰”的消费医疗市场

来源:二三娱乐

写在前面的废话:

最近确实有点忙,几个事情碰巧赶在一起。所以,断断续续的发了几篇老帖子,虽然最近阅读数不怎么好看,但是转发、粉丝增长数还是很好看的。在此,Jason也非常感谢各位看官的积极支持。

当然,Jason除了实在忙不过来的话,一般来说还是尽量保证每周一篇原创的频率,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Jason的持续胡说八道。

进主题

最近整个圈子似乎弥漫着一种风气,医美整形口腔齿科的*治正确,就是:唱“衰”

尤其在大氧、小红薯事件连连的情况下,但真的“衰”吗?那么今天,我们先来分析下大家为何唱衰!然后来分析下是否真的衰!最后来探讨下如何不“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01  从医美整形口腔齿科门诊经营角度看真的衰吗?

门诊商业化运营最基本的维度有几方面构成:

1、固定成本

(1)房租公摊

(2)器械公摊

(3)装修公摊

(4)人员及行政公摊

2、浮动成本

(1)主要是注射费用

(2)麻醉费用

(3)获客费用

(4)市场营销费用

虽然细算很多哈,咱简单点,至少大类就这些。

那么,对于门诊来说:

固定成本+浮动成本<流水,就是“利润”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为何用户需求旺盛的前提下,依然很多门诊会亏损呢?我们把这个公式细化下!

整体经营成本{固定成本+浮动成本+竞争成本(平台费+运营人员/获客成本增加/营销费用的增加)}>流水,就是亏损

公式没看明白的直接看注解:其它指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竞争成本”增长所导致的整体经营成本的增加,在流水/产出低于“整体经营成本”的情况下,流水没有增长或者流水的增长速率低于经营成本的增长速度,门诊就会亏钱。而大部分门诊亏钱后,大家唱衰似乎变成了一种“*治正确”。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从另一组数据去阐述!

02  从新氧大数据告诉你为啥门诊越来越难做

如新氧2018年白皮书(文章末可下载),中国医美市场从2015年的31.83%的增长到25.67%的增长看似从宏观市场角度差别并不大,但是总结下2018年新氧的医美诊所入驻数。可能数据报告就没那么好看了!据不完全数据表明:新氧迄今共有7000余家医美机构;

这个怎么理解呢?

假设,新氧2015年大约是100个顾客;随着年增长比例31.83%的增加,每年大约是132个顾客。

假设,2015年新氧入驻医美诊所10家;那么从2015年,平均每家诊所从10个顾客变成了13个。大家都觉得日子很好过。

问题来了,2018环比下降了5%;假设,新氧2017年大约是100个顾客;随着年增长比例的下降,2018年大约是95个顾客。假设,2017年新氧入驻医美诊所10家,2018年的诊所是30家、那么从2018年开始,平均每家诊所就从10个顾客变成了3个。大家肯定都觉得日子就没以前那么好过了。

当然,真实的市场要比以上的“预估定值算法”还要复杂的多,但是基数逻辑就是这么个逻辑。

一方面,大氧不断下沉渠道,试图通过前端流量的“复合增长速率”提升来博取门诊竞争压力下的转化压力。

另一方面,众多互联网平台方都看到这块的供需不平衡,APP数量逐渐增多,并随着大东、某宝的强势进驻,医美市场渠道越来越繁荣。

但是,我们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看,存量用户的基数增长量环比依旧的情况下,流量的增长本质是平台方的份额增长,而不是整个市场容量的增长。本质来说,流量的增长和用户的增长本身是两码事,客观上也解释了最近医美市场反馈大氧效果下降事实。

总结来说,国内医美市场的高速增长是事实,并没有像业界传闻的那么“衰”。

只是,随着竞争压力产生的“竞争基数”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难做也是事实。

顺便解释了一个真理,ROI其实是媒体既定的,而不是市场、运营人员有多高科技!优化的空间确实存在,只是依然在既定的“规则圈里”。追求不切实际的ROI完全是一种智商税行为。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03  人性的B面决定唱衰比唱兴容易

如前文论证,消费医疗市场依旧繁荣,但反观实质介入者一致腔调的“唱衰”,必然有其原因。从人性社会化角度说,蜂群效应的本质是共同的价值观一定有共通价值点构成。

我们挨个来换位思考下:

首先,从员工来看,至少可以用“大环境不好”来掩盖自己无效竞争的“无能”!

其次,对于门诊老板来说,唱衰的好处有三点:1、减少竞争对手,吓的很多没“入局”的资本不敢进场,减少竞争压力。2、给市场、运营增长压力,給孩子们制造点紧迫感,寄希望增加销售流水。大白话是:哪个老板嫌TMD生意多啊!3、增加议价空间,今天的市场其实是个共生共存市场,如果门诊不好过,医疗器械自然更不好过,适时哭穷也是王道,真心话!第三,从媒体、课程平台来看,原因就更加直接:媒体尤其自媒体的核心是眼球经济,唱衰的文章更容易被转发这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因此,衰不衰对于媒体、课程平台来说,吓唬人也是经济学!和某些个别消费医疗门诊一“科普”就爱拿“黑医美”吓唬消费者本质是一回事。

但是,经营其实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简单点:ROI

投入 VS 产出=ROI

那么如果在短时间低成本瞬间提升产出的情况下,优化成本也是解决方案!

价值VS供需VS价格

很多时候市场行为其实是个多种博弈的结果!“一味的低价往往带来的是质量几何的下降”这是事实,虽然在Jason看来这句话很多时候门诊只是说给消费者听的。但是,通过规模化不降低质量但降低价格的套路逻辑上还是可行的。

因此,如何通过规模化的资源整合来实现“节约成本”也是内运营的王道。

行业俗称:“管理”,虽然Jason一直不太喜欢这个词。这个时代,谁管理谁还不一定呢!

纵向市场维度来论证假设的可能性

不信,我们从纵向市场维度来看,消费医疗行业有个公开的事实,就是小门诊赚钱连锁不挣钱,为啥?我们还是回到刚才那个公式。

整体经营成本{固定成本+浮动成本+竞争成本(平台费+运营人员/获客成本增加/营销费用的增加)}

>流水,就是亏损

当正向所有达到一定平衡阙值的时候,一定由边际成本产生。

简单来说,就是连锁中吃闲饭的人太多!

说到底,大连锁天天喊着不挣钱其实依然是个“管理问题”,只是管理这事哪里来的“绝对”对错呢?

04  到底哪里在增长才是“市场准入”的关键

如果按照前文所阐述,整个消费医疗市场依旧增长,但是如果头部城市年复合增长速率放缓,那么近25%的年复合增长都是哪里来的呢?

我们从另一个维度来证明Jason的说法,如2019新氧白皮书(文末下载)所述:新一线城市成为增长最大推力。

这是为啥呢?因为有利润!利润才是商业行为的最高驱动力。

我们还是回到上文的公式:

固定成本+浮动成本+竞争成本(平台费+运营人员/获客成本增加/营销费用的增加)

>流水,就是亏损

当竞争成本越小,利润越大的同时,如果固定成本下降一半,利润就多出来了!

固定成本是什么?房租算不算?

以北上广深次核心地段为例,假设10元/平米/天,那么一个2000平的诊所光房租成本一个月大约就需要60万,但是据新一线平均数据来核算,5元/平米/天几乎等同于核心商圈,核心商圈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于客户的便捷,同时还会产生门诊品牌、流量成本等多项边际成本的降低。

换句话说,假设统一团队经营,在增长固定的前提下,在流量增长边际成本降低的情况下,每月至少多赚30万毛利是一定出的来的。

当然,虽然以上仅为新氧公开数据的论证,虽然各家的内运营数据不便公开,但我想各位市场运营同学心里多少还是有数的。

而且,我相信这个事一定不仅仅是Jason看的透,君不见各个整形连锁早在2年前已经分分下沉终端甚至到3-4线城市,本质也是这么个事。只是,对比于一线、新一线的消费观念,三四线城市还有待市场教育的时间差。

君不见,以口腔为例,牙贴面这种一线城市几乎不主推的项目,照样在三四线城市卖的很好。

总结来说:因为新一线城市的固定成本较低导致的客观毛利增长,驱动了新一线城市门诊的蓬勃发展。而新一线城市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体医美市场的继续繁荣。

这也顺便解释了为啥当门诊、员工、媒体、课程都一致唱衰的情况下,只有平台、渠道不唱衰,这是个立场问题。

05  接下来怎么办?这才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头部城市的门诊来说:

因市场存量相对固定,年复合增长率放缓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时间差和市场增长的速度变成了核心关键。

肯定有同学反驳Jason,“强调价值,弱化价格”才是王道!

只是,对于今天的大部分“医生助理”同学面对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并非“不强调价值”,而是压根“没有机会强调价值”。

当然,渠道的做法俩说!还是那话,本质来说那是个“金融学”问题。

所以,在电商化逐渐成为国内主流经济的今天,“价值“很重要,只是如何在前期就铺垫好价值更重要!

说人话就是,如果花钱去教育市场,ROI划不来。如果不去花钱教育市场,增长起不来。所以,如何通过“品牌”的“标准”吸引用户优化成本变成了经营的核心关键,这里面包括“固定成本+人力成本”的模型(比如:丽格),“营销成本+人力成本”的模型(比如:拜博),等等吧!

此处不一一举例,各家有各家的道!

新一线城市来说:

从目前国内的信息通路来看,头部城市、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相对接近,出了二线城市基本就是另外一个世界,这是论断背景,没啥数据支持。

因此,对比头部城市,新一线、一线城市因固定成本、浮动成本较低的优势,在2年内,消费医疗门诊的营销主战场一定集中在新一线到二线之间。

大白话就是,市场红利还是有的,ROI比较划得来,懂者自懂!

三四线城市:

如头部城市同样的ROI问题,但区别在于“待耕耘”,这TMD其实是个思路问题,因为市场空间较大,充满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有些教育市场的事情还是需要做一下的!只是,如何平衡时间差和市场增长的速度变成了核心关键。

例如:浮动成本,包括营销成本、人力成本等等。

说白了,“广告的纸牌屋”专栏产品“AI文案”,本质来说也是针对这个事降低成本管控的解决方案,顺便打个广告!

新开门诊医院:

我想了想,还是加了这一条,虽然最近主流确实是卖医院不是开医院,这不重要。

首先,对于新开门诊医院来说并不建议首选头部城市,这个头部除了北上广还包括成都和郑州,相信此处的同学对此一定有非常痛的领悟。

说到底也是因为各方面成本太高,除非老板本身有强大的营销费用支持、有优势资源结合,或者品牌连锁复制,两说。

所以,Jason一直说,没事盯着市场基数大就盲目开店的基本都是作死行为。

其次,新一线确实是好方向,但是对于单体医院来说,夹在各个连锁医院中间的炮火中间,很容易殃及池鱼,不如避开产生的边际收益更高。

第三,三四线城市确实是个好的解决方案,但是短时间赚大钱可能性比较低,但稳扎稳打慢慢做还是有的赚的。

06  共性的关键是“谋定而后战”,个例的关键是“因地制宜”

以上的论断都是基于宏观背景,就各个门诊而言,个例因素确实还是存在的。

今天消费医疗的市场竞争其实是个多维度的博弈过程,包括品牌吸引力、技术制高点、获客能力、运营能力,成本能力,可复制能力等等。经营还是要相信“事在人为”这个道理。

这句话您可以理解为:做的好的未必是人为因素,但是作死的大部分都是因为人导致的。据江湖传闻,国民老公的“轻医美”,那么多网红支持,照样底裤亏的也都快没了,有些事,不好说的!

都说消费医疗市场不好做,但纵观各行业细分市场,哪个行业不是竞争惨烈?而“共生”作为今天的市场来说,早就不是个“思路问题”,而是个“必须的选择”。

而对于消费医疗市场来说,恶劣的环境也许才是门诊的“试金石” ,洗炼出优秀的选手才能带来整个行业的整个行业的蒸蒸日上。

就像最近热播的网剧“无主之城”,大家都共同面临困难时,如何相互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踩着别人的“尸体”或许谁也走不出这个“荒岛”。

写在最后的话:

另,口腔的同学不要着急,Jason不是光扯医美,只是最近没找到口腔细分市场公开的论证数据,内运营数据不方便公开,但道理都是一个道理,信则灵!

觉得Jason说的有道理,点个“好看”或者“转发”下

您的支持是我胡说八道的源动力

PS:“文末资料彩蛋”在文章末尾,欢迎自行“回复并下载”!

点击回顾往期精彩内容

如果想了解更多医美口腔营销思路请关注 如果您人员不足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服务 如果您对医美口腔营销现在有问题想提问

关于作者:

如果你有兴趣认识Jason@超,公众号后台 回复 “交流” 可以加我个人微信

文末彩蛋:

关注【广告的纸牌屋】或搜索微信公众号:MarketingCards

公众号后台 回复"新氧"即可获得 新氧2018/2019白皮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