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寓意。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们,在这一天也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一堂,吃上一桌丰盛的盛宴,围坐守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除夕吃饺子可是,你知道吗?在600年前的这一天,一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被贬官服役于房山营中,独坐孤灯之前,思念妻儿,写下来六首诗作。这位小说家就是明朝人李昌祺。
据《明史》记载,李昌祺,名祯,庐陵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擢礼部主客郎中。也是明清时著名小说《剪灯余话》的作者。
《剪灯余话》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多取材于元末明初发生的事儿,不仅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犹多涉及幽冥灵异之人和事。
但由于文艺在当时为文人雅士所不屑,李昌祺因此颇受讥议。在他死后的祭祀时,当时乡人也认为写作《剪灯余话》是他人生的污点。
在都穆的《都公谈纂》中也说道:“景泰间,韩都宪雍巡抚江西,以庐陵乡贤祀学宫,昌祺独以作《余话》不得入,著述可不慎欤!”
永乐十七年,也就是1419年,此时李昌祺还未写作《剪灯余话》,他因过失被撤职,罚役房山。
也是在这一年的除夕夜,形只影单的他,恰逢得知六岁爱子夭折的消息,感怀自身遭遇,写下来《己亥房山除夕营中作》。
在今天的除夕之日,选了其中三首,让我们来读一下古人古时今日所作之诗,感受一次那份蕴含其中的况味情绪。古时明月照今人,古人诗作今日读,时光飞逝,世界在变,不变的是春节时渴盼亲人相聚的心情!
己亥房山除夕营中作
其一
残腊中宵尽,
孤怀百感深。
已惭先哲训,
徒抱古人心。
偃息何由得,
勤劳敢不任。
寒灯照空榻,
拥褐谩愁吟。
其三
稚子捐深爱,
酸辛痛莫支。
坐愁侵骨髓,
行乐负心期。
风俗殊方异,
人情近老悲。
前程驽马足,
敢不慎驱驰。
其五
今夕犹常夕,
如何倍忆家。
二三千里道,
四十五年华。
贫有文章在,
官无品秩加。
遥知妻共女,
愁坐卜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