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好久好久没来简书了,盖因我这人比较懒散,做事常常兴之所至,热情褪去,拖延症就犯了,所以简书也就懒得更新了,导致我这一亩三分地都长了草。
不过,写文码字依旧是我生活爱好之一,闲暇有了所思所感,学习心得,我都直接发朋友圈了,为了简书除草,我就把平常写的一些杂记搬到这里来吧,不论什么文,争取一周一篇。
今天搬来的这篇是学习笔记,我这人对各种花草植物有着浓厚兴趣,看到喜欢的感兴趣的花儿草儿,我常常是迈不开腿走不动步,每当遇到不认识的花草,我是又查资料又翻书,直到弄明白为止。
如此一来,我认识了很多植物,也养成了随认随记录的习惯,朋友们因此都叫我花百科。哈哈,花百科不敢当,世界很奇妙,人生一世,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下面就分享我的第一篇花草记:《食茱萸、吴茱萸和山茱萸》。
图一:食茱萸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从来没见过茱萸,因为香草美人是古典诗歌里常用的意象,我想当然的以为茱萸是某种能辟邪的香草。
今天偶尔翻资料方知茱萸是灌木,主要分食茱萸、吴茱萸和山茱萸三种,那么诗里提到的茱萸到底是哪一种呢?
图一:食茱萸图一图二是食茱萸,别名越椒、椿叶花椒等等,枝叶和果实有浓烈的气味,果实入口辛辣,古时与花椒、生姜并称为"三香",在辣椒没有引进中国之前,它是主要的辣味调味料。这种茱萸的枝条上长满了尖刺,鸟儿都不敢在上面栖息,因此人们叫它"鸟不踏"。可想而知,这种长满刺的肯定不是重阳节古人们佩戴的茱萸,除非他不怕挨扎!
图三:山茱萸 图三:山茱萸图三图四是山茱萸,满树的红果果看着像枸杞,它的药用功效也和枸杞差不多,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补虚调气、明目强身……根据古籍和古人诗篇,古人们佩戴的茱萸是有浓烈香味的,而山茱萸虽是药材却并没有什么香味,所以它应该也不是王维诗里提到的茱萸。
图五:吴茱萸 图六:吴茱萸剩下图五图六就是吴茱萸了,它开的花很好看,有着浓烈的气味,结的果实也红艳艳的,非常喜人。
王维另一首茱萸诗中说: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除了“清香”外,“朱实山下开”一句正符合了吴茱萸的特征,果实成熟后会开裂,而山茱萸的果实为核果,不会裂开。因此,吴茱萸应该就是古人们重阳节佩戴的茱萸。
那么,古人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呢?据说是受到了阴阳学说的影响。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至阳之数”,阳气太盛,阴阳失调,是凶日,需要辟邪,因此需佩戴气味浓烈的茱萸,从而实现平安、长寿的美好愿望。
可惜,重阳佩戴茱萸登高的节俗并没有流传下来,像端午吃粽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的节俗都流传至今。看来,传统习俗要流传,还得在饮食上做文章,毕竟民以食为天呀,从古到今,吃货第一!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