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烦人白话】可以了

来源:二三娱乐

                                                                                                                                烦 人/文

       人到中年,常常听到一句话:“可以了”。

       “可以了”就是一句大白话,这最简单明了的三个字,似乎又包含了很多值得琢磨的意思:比如可以满足了,可以歇歇了,可以享受了,还有可以放下了,可以看开点了。

        可以满足了。虽然官没做到最高那9把交椅、暗中奢望过的省部长位置也成了泡影,甚至混个副厅之类也还要拼命,确实有很多不甘心;虽然生意没能进到世界500强,福布斯排行上也榜上无名,苦心经营的小公司更没希望上市,确实还有太多的不如意;虽然立志做个公众人物,或者成为这个领域大名鼎鼎的权威,但至今却最多不过小圈子里的小头领,确实还很不满意。但我不是太子党出身,老爸既不是李刚更不姓金;不是富二代、所有亲戚上推十辈也没人能让我当回郭美美;我又不乐意低调运作潜规则,高调炒作吹牛逼。再说我天生的个性缺点就是胆子小,或者说优点是稳妥,不愿意做四两拨千斤的冒险,机会来了也不敢去下大赌注,所以我只能长期下苦力,一点一点的积累,不知不觉职位超越了前几任,资产是大学同学的数十倍,名声在网上也能搜到上万条信息。把我的现状放到全社会的顶尖层一比,唉,确实还差好远的距离。但和自己低微的出身和起点又一比,哦,已经爬升到了小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的“高位”!

        是,可以歇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已经上了贼船不可能轻易下来。抽身走人虽然想过很多次但始终却变不成现实,因为我总是有理由说:我的官位还不到退下来有专车和特供,我的资产还不足以满足坐吃山不空,我的那点名声3个月不参加圈子聚会就会被人代替,再说我还是有点不忍完全放弃的野心呢。所以我还得干,虽然一万个不想干也得继续干下去,我就发现了做减法的秘密。我没有暴发过,没做过乘法,所有的积累都是加法做成的,所以我不能像某位大人物那样做除法裸捐或裸退,我只能减:把脑袋里的所有理想梦想幻想统统清理,把近在眼前的机会诱惑信息统统清理,把应接不暇的关系资源和资源关系都统统清理。所谓减,说白了就是放弃。砍去枝桠,只保留主干。一个已经做熟练透了的主业,几个绝对过硬的铁杆关系。事,还能干下去,人,还真就有空歇了。

       那就享受一下吧。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有时间去打牌打球是享受,游山玩水美食娱乐是享受、换大房换豪车是享受。享受,第一层的含义就是放松和快乐,与劳累和苦恼相对应。累了苦了这么多年放松放松,爽啊!但心里似乎又有些空落,好像仅有放松和快乐还不能解决享受这两个字心里层面的需求,要不然那些当大官赚大钱或大牌明星,咋个一玩超级放松超级快乐就彻底享受到堕落呢?因为这只是为找到满足而享受,最终却无法享受满足。享受其实还有深一层含义,那就是能够坦然去做自己想做而未做的事。对,还是事,只是这事非那事。是自己最天性爱好最心甘情愿做的事,是不被利益名声和压力所拖累的事,是做起来心安理得不紧张不后悔的事,是做的过程就很享受没达目标也很满足的事。所以,享受的两层含义:表面是满足享受,深层才是享受满足。

       而仅仅只有可以满足、可以歇歇、可以享受好像还不是“可以了”的全部。“可以了”不仅包含自己认可自己“可以”,还包括对别人“可以”的认可。“可以了”不仅要对自己说,还要善于对别人说。对自己说声“可以了”,表示自己已经可以放下了;可以放下,等于自己把什么都可以看得开了;什么都看开了,才会习惯对别人也说“可以了”;对别人都经常说“可以了”,自己才肯定真正无忧无怨地“可以了”。

       这么一琢磨,“可以了”这3个字还真有点意思呢。归纳起来:“可以了”是一剂强心针,至少表示自己进步了,努力已有所回报,与其长期自怨自怜还不如及时自我认可。“可以了”是一副退烧药,在人最容易犯浑,以为自己真的可以得不得了的时候猛然醒悟,不再孤注一掷万事缠身没完没了。“可以了”还是一把逍遥椅,让人回归单纯和轻松,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满足享受也好,享受满足也好,只要不是刻意放纵,快乐就好。最终“可以了”会成为与幸福牵手的红娘,只要有底气认可自己“可以了”,不再折腾自己也就不容易再挑剔别人。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才宽容;对别人都不苛求,自己才能享受宽容。

       说“可以了”的人多了,说明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经过一番努力和一定经历的普通人,在各自的领域已小有成就,衣食无忧,幸福感强、满意度高。这样的人占到大多数了,社会就大致和谐了。虽然那些令人仰慕成就斐然的杰出人物,肯定会教育我们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要目标远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这只是我们梦想的偶像,是所有励志教科书学习的典范,我们顶礼膜拜,潜心请教,得法乎上取法乎中,而这个中,恰恰就是“可以了”。

       所以说到“可以了”,也可能就是大多数年轻人比较现实的目标。啊?现实目标?才仅仅是“可以了”?该挨板子了!但我还是想说,不是每个人都能爬上金字塔尖,又何必每个人都非要志存高远呢?再说有目标又何必非要只死认一个目标点,而不是一片空间呢。在相对宽阔的空间里,有持续不断的自我进步,日积月累的自我提升,真的就“可以了”。立意确实不高哈,立意高请看杰出人物成功秘籍的葵花宝典,很多;普通人的生存感言,确实很少,也难登大雅之堂,就像这本小册子里面的大白话,肯定都不是警句金典,更没有请一个名人签名推荐。网络上的涂鸦,小圈子闲看。而且小众空间的所有人都绝对是普通人,特殊人才除外。特殊人才千万不要看哈!

                                                                                         《烦人白话》微信公众号:frbhw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