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一个月的笔画练习告一段落,现把练习过程中断断续续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分享出来,以期抛砖引玉,诚盼大方之家不吝指教,以便后学者纠偏,十分感谢!
汉字基本笔画传统说法无外八种: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单纯的笔画练习不仅仅比较乏味,而且每一画在不同字中轻重快慢、呼应连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寓画于字练习、累积式前进个人觉得理想,在累积中不断巩固提高。单笔成字的唯有横,故从横练起……
1.横 灵飞经起笔多是快速切入,有左尖特征。行笔因横的长短有所不同,长横行笔中有快慢轻重变化。收笔时,短横稍驻即可,长横重按收笔。横的难点在于收笔时候的驻笔时间——一般长横或者处于主笔中的横,收笔需要按,驻笔时间较长,重“驻”轻“按”(根据纸张性质而定);短横或者其他非主笔的横画一般点到即止,注意轻重分量,辅以小幅度反弓推法效果较好,如图1“三”、“信”、“填”中的短横。
图1:
《灵飞经》笔画感悟点滴附灵飞经四十三行横画选用范字:一、二、三
2.竖 写法跟横一样,起笔横切入纸,收笔多样:垂露竖一般如长横注重驻笔,如图1中“不”。明显的悬针竖较少,如“年”(见图3),很多竖往往行笔轻快,收笔点到即止,亦可归入此类,
如图2的“常”、“中”,图3的“科”。
图2:
《灵飞经》笔画感悟点滴附灵飞经四十三行累积练习竖画选用范字:十、廿、上、王、正、华
3.点 汉字点画一般呈孤画(如:立、清、必和气、为、于等字的繁体字),所以通常讲究呼应,因而形态变化较多。按形态分斜点、竖点、横点,按位置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等等。其中,多点相遇或者两点连续出现务必注意一气呵成。特别地,多点连续,一般后点牵丝较重(如:图2中的“清”、“鲁”)。点画倘若不够生动活泼,则字会呆板。通常只有起笔、收笔中的点画较为工整,即侧点(如:图2中的“亦”)。不同的是有不少“宀”中的点较大,我理解为书写斜点方法类似,但收笔轻微出锋痕迹(不明显),也有点像大楷中的竖点,但收笔方向不同,如“蒙”(见图1)、宣(见图3)。无论哪一种点画,都必须注意起讫分明,形态饱满——多点注意呼应,侧点需注意铺毫。练习时最好把孤点、上下点、左右点(上左右点和下左右点不同)、三联点(有竖三联和横三联之别)、四连点等等分类练习,方可事半功倍。
附灵飞经四十三行累计练习点画选用范字:玉、立、辛、平、并、性、其、亦、赤
4.撇 “用篦之掠发”,如帚之扫地,是一个运笔由粗而细、由快析慢的运动过程。长撇注意中锋行笔,力送末梢;短撇则运笔急速,迅猛劲利,不可瘦弱无力。
灵飞经的撇主要特征是多以平头出现,方法以“竖画横落笔”的方法无痕迹切入。另外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人”之撇,如图3。中部微微拱起——行笔大概三分之一处略转向偏下,后三分之一处稍转向外撇出;另一种是“者”(见图2/4)、“在”(见图4)等字中都呈弯头撇,为前一笔呼应连带所致,当有轻盈灵动之感。
图3:
《灵飞经》笔画感悟点滴附灵飞经四十三行累积练习撇画选用范字:千、年、科、坐、生、六、州等
5.捺 有正反两种,前者一般的说来,有一波三折特征;后者如长点。对于前者起笔宜轻,且略微向上滑动切入,然后渐行渐按,使笔画由细均匀加粗,至捺脚处轻顿且改变笔锋方向,逐渐提笔出锋。整个斜捺取势要一波三折,斜捺一般与斜撇相呼应。其中没有撇相呼应的捺书写比较困难,比如限、长,可以以反捺代替;另外不同字捺脚的形态不一样,尤其是倾斜度过小或者过大的捺也比较困难,要想写出大刀形态不易。解决这一难点的办法之一是注意使用一波三折的第一折,即起笔的第一弯去平衡;同时,适时铺毫尤显重要!更多地方直接采用渐行渐收,点到为止,如同悬针竖的写法,范字参见“之”(见图1/3)、“道”(见图2)、林(见图1)。反捺的书写跟其他书家一样,似长点,不必赘述,但是也有不少形态似三角形,势如空中坠石,这一类反捺当像提一样,得干脆利落,切不可拖泥带水,如图4中“久”、“映”、“致”、“没”等等。
图4:
《灵飞经》笔画感悟点滴附灵飞经四十三行累积练习捺画选用范字:人、入、父、太、夫、走、灾、今、金、奉、不、失等
6.提 写提画时,先由轻而重切入顿笔,再转势向右上方斜出,收笔出锋。节奏先重后轻,先慢后快,干净利落,切不可拖泥带水。特别的是竖提书写时,竖和提要连贯,笔不可离纸,一气呵成。突起的部分不是另起笔而为,而是像右尖横一样作势轻按之后行笔而得,还可以模仿跟横钩的写法。
附灵飞经四十三行累积练习提画选用范字:衣、长、以、淫等
7.钩 在前笔接近结束的时候适当铺毫,同时把笔锋方向折向你需要的出锋方向稳住弹出。其中适度铺毫是钩画外方内圆和饱满程度的基础。个人认为无需关注那些玄乎高论。
附灵飞经四十三行累积练习钩画选用范字:寒、宋、守、付、符、刺、行、禁、异体字污、代、尤、心、必等
8.折 与前面的笔画不同的是折笔没有独立的起笔和收笔。广义的折笔,在行笔改变方向时,按顿折还是圆转分为折和弯两类。这里主要探讨狭义上的折笔。
灵飞经的折笔根据所处位置大概有两类:一类是处于字的顶部、呈包围结果的字中(如:图1中的“用”、图4中的“得”),通常横画结束即下按行笔;另一类多是中空字形(如:图1中的“石”、“巨”,图4中的“信”),则往往稍微提笔作顿再下行。
最后折画范字从略。笔者把左行右行两类分开进行练习,因为左行较少,仅仅竖折和竖弯两种,所以先练左行折笔;余下统统右行折笔,最后练习。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写字间架结构靠天赋,靠与生俱来的敏锐的观察力;而基本功则是笔画的练习,笔画的练习应该首先抓住正笔画(非派生笔画)进行练习(比如点,应该先掌握侧点的写法),重点在于起、行、收,其中行笔主要注意稳健和快慢,多练即可,起笔和收笔两者之中,起笔一般习字者都会注意的,所以往往能够把握,而把握不好的大多数是收笔,出现的通病就是虎头蛇尾!大概就是驻笔时间不够,提收或快或慢,按笔力度不当,书写不到位,甚而至于笔锋走向不对……不妨就每一画的轻重快慢进行反复练习、悉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