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无寐,举箸提笔,案自思忖,飞绪万千。曾经,拥有你的我是幸福的,大胆的,无所顾忌的,却最终在你的倦于公开关系,甚至不愿在朋友圈过多提及的谨小慎微里逐渐心灰意冷,失去了走下去的信心,最终只能动用我全部的果决杀伐决断,从这段彼此折磨即将生厌的关系中解脱出来。
故事的开始异常的简单平淡,我们相识于校园,在那个为了心怡的大学和专业日益刷分埋头苦做试卷的豆蔻年华。 一个因为意外骨折不得不回家休养一年的调皮‘’捣蛋鬼‘’,一个从小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陪伴自力更生吃遍大锅饭的‘’小乞丐‘’。生活或许对我们太好,在一个二楼的洗手间门口门口无意地等待同桌的我,偶尔瞥了一眼,就看到了从隔壁出来的你,于是后来,我经常戏谑,这是一段‘’有味道‘’的开始。
和一般的一见钟情和一件如故不一样,我们是一件生厌,无限放大了那层互相看不惯对方的秉性。我是个冰块脸,话不多,脾气也不太好;你是班级的班委组成成员,为人开朗,乐于助人和交朋友,性格阳光。仅有的对对方比较崇拜的地方,也就是各自有几门上得了排名前列的成绩,其他的,南辕北辙。
后来晚自习半小时休息在操场单杠附近遇到,你说以前跑步时看到过几次我和不同的男生或女生跑步的情景,我说对呀,做这么枯燥乏味的事情要多换几个人陪才有安全感,于是,你机智地接过话头,敢不敢打个赌,比谁跑的慢,谁输了小有惩戒。作为好战分子的我没有任何思考就答应了,结果显而易见,一个火象星座的急性子只能向一个水象星座的慢性子举手投降。
从此,我终于有固定的跑步搭档了,虽然有时候可能被甩半圈。。。。。。A sad story,isn't it?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成了固定饭友,他的班级楼层低,可以跑着去食堂占位置,提前排队买饭。在高三时期,每天晚上我都要吃一个小锅,里面仅仅有水煮菠菜,茼蒿和几片稀稀拉拉的羊肉。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备战高考的那段时间,我却痴迷这个味道,一天晚上不吃到就会赶到不安。我不知道不安的来源是什么,对未来的不确定,亦或是对我们关系的不确定,总是想抓住更多。占有欲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控制欲,那个时候的脾气一定很暴,虽然我无论如何努力回想却想不太起来。
于是,每天日复一日地复习,巩固,模考,那个时候我在课外上一个辅导班,父母特批我可以佩戴手机去联系补习老师,而我也会每天记录和他的点点滴滴,用微信发布朋友圈,当然,设置是仅我们俩可见。
再后来,经历了高考的结束,考完最后一门英语,从考场出来的我们光明正大的牵手轧马路,逛小吃街,看电影,商量报志愿的地点,学校和专业。和心大的我不同,那时的你是局促的,似乎总会在聊到这个话题时骨鲠在喉,现在的我可以理解,家境相对一般的你不想过于让父母花销更多,而想报离家近一点的学校,而我,却一门心思的想逃离从小到大的熟悉环境,奔向自以为春风和煦,四季如春的南方。
但当时,我只是单纯的觉得,那只是社会身份的一种转变,而相对慢热的你需要慢慢适应。
于是,我们在相距一千七百多公里的两个地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一开始会互相规定对方的电话和短信十分钟内必须回复,每天视频一次,一个学期尽量去两次对方的学校,除了考试季忙碌的阶段,可以互相约在离彼此距离合理的地方旅游。
正如现在在码字的我回忆的,出门懒得带手机的我,晚回复一两个小时很正常,几个人合住的寝室也不太允许每天的视讯。而我们一起去过的地方,除了彼此学校的城市,只有北京,为了圆你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梦,虽然我之前已经去过了好几次,并没有太过欣喜。
时间真是一把残忍的利刃,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我们淡出了彼此的生活。中间有一次同学聚会,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地提前走了,到高中学校常去的小吃摊吃着牛排喝着啤酒聊天。莫名地,我们不在过度讨论彼此的交集,而是可以分享各自生活的趣事,遇到了哪些大牛,好的老师,新的死党等等。最终,我决心放过彼此,做出了确切的分手的决定,他也心领神会。于是,一杯见底的扎啤见证了我们缘分的结束,情分的开端。
故事到此,也就完结的差不多了。上了大学之后,尤其是即将步入社会,高中的一切事情恍如隔世。最终,我也删除了那些仅我们俩可见的朋友圈,虽然曾经你是我的乖男孩,但最终,我还是弄丢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