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起源
我们的祖先历经六次大规模的迁徙,最终在南方这片美丽多姿的大地上形成最具特色的民系,繁衍生息,走遍神州大地,移民海外。“荜路挑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尤留三代前。”清末诗人黄遵宪这首诗道尽了客家祖先的艰难历程,同时体现出我们客家人区别于普通汉族人莫在于语言和文化两大之处。
客家方言
客家文化
客家人最是注重传统文化,每一个传统节日,必定杀鸡宰鸭祭祀祖宗。这种崇尚祭祖、注重节令的行为亦是传承千年。然而,如今,身在异地求学的我失去的不仅仅是故乡的春秋,更是失去了作为一个客家人最基本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悲哀,也许是所有背井离乡的客家人的悲哀。如今还有谁能像客家人一样,每个传统节日,不论大小,必定全家老少,杀鸡宰鸭,烧香祭祖,无限隆重?还有谁会是客家人一样,言传身教,死不忘祖宗言,代代相传?中华文化的根是什么?是大河文明,黄河文化。我想也应该是每一个客家人内心或自觉或不自觉坚守的传承千年的方式。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历史时光里,我们的祖先不仅仅是给南方的人民带来了那个时代先进的耕种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大家风格的传统建筑——围龙屋。时至今日,这建筑已成为被国内外专家认可的具有“中原华夏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这也是我们的宝贵文化中灿烂辉煌的一部分。不得不提的另一种特色文化就是饮食文化了。我们与普通汉族人饮食文化大致相同,但“客家饮食三酿”的酿豆腐是童年里百吃不腻的美味,是记忆里阿妈温暖的关爱,更是浓烈的思乡之情。
除此之外,客家人众多文化里,最能体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就是耕读文化。南方农村地区,客家人仍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水田耕牛仍然一如千年前的画面。而不管是在贫瘠的农村还是在富裕的城市,每一个客家人家庭里,仍然具有浓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思想。从古到今,客家人培育出了无数对中华文化和科技文明甚至历史进程有推动作用的杰出人物。如太平天国洪秀全、国民政府领袖孙中山、开国十大元帅叶挺、朱德著辈无不令客家人动容,世界瞩目。我们客家人不仅有儒孟文化气息,同时也是汉族里最具民族热血的民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在走向融合,文化、语言的隔阂也在逐渐模糊。世界上很多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太多的民族民系在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特性。每一个客家人除开身边的琐屑事情,最该沉下心来思考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一直传承不竭的文化守护形式,思考我们民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希望,只要你是客家人,不管身处何时何地,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我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义务。这不需要明文规定,也不是一种约定俗成,因为这就是客家人传承传统文化千年来的历史使命,是客家人发展的精髓根本!
作为一个客家人,如果失去了这最根本的文化传承使命感,失去了对客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失去了对未来的发展的思想,我们还有什么面目去面对千年以前的中原祖宗?我们又以什么证明我们是“客家人” ? 我们想要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我们不是少数民族,我们是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