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之间再思考
早上,刚进办公室。就听见外面有小孩子的哭声,而且这哭声听起来好熟悉,像是小俊俊的。
打开门一看,果然是他。他拽着爸爸的衣服死活不放,要跟着他爸爸回家去。 他的爸爸,是一位虎头虎脑,身材壮实的年轻人。可是,现在愁眉不展,不知该怎么办?孩子不肯进教室,不肯放他走,估计班主任也是头痛,所以,他到我这里寻求帮助。
“为什么哭呢?”我随口问道。
“不为什么,昨天刚回去,一送来就哭,就是个鬼这样。”
“一送来就哭。”我记起来了。星期三是家长探视日,按约定,小俊俊的妈妈昨晚把他接回去了。但是,只要到校园,小俊俊就哭声喊天。这在每个周一,或者周四的早上,已经屡试不爽了。
小俊俊的爸爸看见我出来,如遇大赦般,一转身就不见了。小俊俊则哭得更厉害了,于是,旧的剧情上演:追跑——截住——满地打滚——拉进办公室安抚。
“我只要爸爸再多陪我一分钟。”
“不行,你爸爸已经走了,回去上班了。”
“他还没上班,我知道他藏在哪儿。”
“不行,他陪你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一分钟了。再说,你说话不算数,你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那个撒谎的男孩最后怎么样了?”
——仍然是和善而坚定的拒绝。
“再让他多陪我一分钟,这一次,我一定说话算数。” 去找他爸爸回来,然后,再多陪他一分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鬼话,显然是假话。因为,谁都知道,他只要跟爸爸、妈妈黏在一起,就一定是难舍难分。
这时,接到学部班子开会和通知。我起身要走,小俊俊一把抱住我,还想胡搅蛮缠,被办公室的同事扯开了。
等我开会回来,不见了小俊俊。同事们告诉我,是年级主任来把他接走了。下午,我问年级主任,小俊俊是怎么安抚好的。她说小俊俊提了两个条件:第一,每个周三的晚上,他还是要回家的——他担心我们把这项对他的优待取消了。第二,要换一门选修课。年级主任的回答是:下周三肯定不允许接回去了,因为他没有别的小朋友乖。第二个要求可以考虑,只要表现好就可以换选修课。小俊俊就追问什么叫表现好。年级主任说,表现好就是至少两周以内,看不到你哭。小俊俊听了年级主任的话,想了想,就怏怏不乐地回去上课了。
下午第五节,正是班主任洋洋老师的课,我在窗边见小俊俊翻动着语文课本,情绪很稳定的样子。
这孩子什么都好,什么都正常。但只有一样不好——只要家人送到学校,一准就哭,如同生离死别。 唉!不愿意上学,一上学就哭的孩子见得多了。在我年少时,曾亲眼见过大人捏着杨树枝,鞭打着自己的孩子上学的情景。这几年在本校,每年的一年级,总会遇到几个熊孩子。不肯上学,不肯住校,每每闹得鸡飞狗跳。更有个别激进分子,偷偷溜出校园,跑到二十公里的外婆家。害得全校上下,满世界发朋友圈,上演全城大搜索,最后在夜色中寻回来。
在这场与六岁儿童的战争中,家庭、学校也有举手投降,被动妥协的。如针对特别执拗的孩子,第一个月内,家长提出转到就近的公立学校去了;如本校转班——转到走读班去,他可以天天回家,就不哭闹了;如家人陪护,长则一个学期,短则两三个月;如仍在寄宿班就读,但是,每天乘校车回家……跟踪发现,当这类孩子到了三四年级之后,基本上好转了,不哭闹、不逃校了。
没有安全感,对家长的依赖性强,无法适应新环境。这是“亲情隔离焦躁症,是一年级综合症。虽说招生时,以幼小衔接为版块的培训场场都在做。但是,真正进入实战中,家长与老师又运用其中讲过的多少理念知识?
几乎每年的一年级都有新生哭闹。今年这一届学生数最多,出现小俊俊这样的两三个另类,实属见怪不怪。 对所有孩子一刀切——一一律不准中途接回家,全部老老实实地上课。但是,像小俊俊这一类的孩子明显接受不了。家长不忍心,丢在学校一星期,不允许看一眼,家长根本下不了这个决心。
这是管严了,反弹就大。那就管松一些吧,就要给他搞特殊化,只要小俊俊一哭,就接回去。但是,班上其他孩子受不了,也开始哭,传染一大片,明显动摇军心。全班上下,几十个小家伙,都闹着要接回去——严与宽,这两者之间的分寸把握,对老师而言,真是一个大大的难题。家校间要保持怎样的配合度,拿捏好宽一严,要掌握在一个怎样的区间才算合适呢,这实在是一门大大的学问。
小俊俊的爸爸是一位厨师兼老板,小俊俊的妈妈呢?前几年做了全职太太,自小俊俊上学后,现在也走到前台帮工了。白天上班辛苦,工作之余健身、旅游、逛街等休闲娱乐一样不。就想过过两人世界,充分享受生活。因为,他们都是年轻的90后,本是娇生惯养的独生一代,这两位既不懂教育,也根本没耐心带孩子。正是基于这些现状,才把孩子放在全寄宿的班级。哪知事与愿违,小俊俊对寄宿生活有这么大的抵触,于是,这对年轻夫妇动手打过,好言劝过,金钱、玩具利诱过,但小俊俊就软是硬不吃。一来二去,以她们的性情的,用他们的话说,都快被小俊俊逼疯了。
低头一想,这世界其实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凡事都讲个培训过关,持证上岗,比如驾驶证、教师证、律师证、厨师证、职业从医证,等等。然而,只有涉及到一辈子教育的工作——为人父母,却是不用培训,不用考证的。我们了解到,这对90年后夫妇,文化层次很低,初中而已。确实很会赚钱,但是,谈到带孩子,上升到教育层面,就完全没了法子,只能被孩子吃定。
再而思之,在我们这样的民办学校,像小俊俊这样的家庭,并不是孤案。这其实代表着一种家庭文化落后现象。针对家庭文化层次差异大,家庭教育跟不上来的现象,如何组建家委会,如何扎扎实实办好家长学校,以学校为源头,以家庭为基础,引领家长,共同成长,推动孩子更良性、更健康的发展,学校的责任很大,未来的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