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8.愧俸钱

来源:二三娱乐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应物山水诗景致优美,情感细腻,清新而生机盎然。这样的诗人,大概不曾想到少年时期却是"横行乡里,乡人苦之"的人物,亦大概不曾想到,他居然幡然悔悟,奋发读书,竟成一方父母官。据史料记载,韦应物曾上任苏州,滁州,江州行政一把手,因此也留下了"韦苏州"、"韦江州"的雅号。他描摹山河向往闲逸生活时,却又心怀家国百姓,念念不忘,赤子之心可鉴可敬。

    《寄李儋元锡 》本是一首寄友之作,大概可以说是以诗代信吧。那时的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而唐德宗此时正仓皇出逃中。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诗人应当是忧心国事,担心友人,而寄诗询问吧。开句首联与颔联,与尾联,并无突出之处,无非亦是思念友人的常态,"世事茫茫""春愁黯黯"也好,"欲来问讯""西楼望月"也罢,是平常平淡之人之常情。“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是韦应物的诗风,我所惊异的,是诗人在这样的短短八句的问候里,在思念友人的情感里,居然亦如此情不自禁流露这样"心系家国"的心境情怀。"邑有流亡愧俸钱"!这一句,犹如惊雷,在我心里炸开了。他在说,他羞愧拿着国家的俸禄,因为在动乱中,他治下的州邑有"流亡",百姓未能安居乐业。他也曾想过,归隐田园而得一身闲适,怡然自乐得过天年,但终是放不下,放不下苍生疾苦,人间苦难。他终于还是鞠躬尽瘁,满怀悲悯,尽力守护百姓的安康。以至于身为掌握一州府的官员,他居然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居然寄居于苏州无定寺,客死他乡,享年约五十六岁。

        不觉眼中已有泪光。是的,读至"邑有流亡愧俸钱"句,唯有泪目,唯有钦佩与敬仰。看得见战乱,看得见生灵涂炭和人间苦难,心怀悲悯的官员与诗人很多,或悲愤或无奈或谴责他人或针砭时弊,但未能有一人如韦应物,如此寝食难安,居然有"愧俸钱"的自责与担当。难怪后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不禁叹为“仁者之言”,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因此,虽是平淡的诗歌,却有了不平凡的情怀!那是独一无二"愧俸钱"的韦苏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