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泡面就是一种很久没吃会特别想念,吃了第一口就想吃完一整碗,吃完一整碗就觉得特恶心的奇怪食物。
奇怪的食物很多,油炸蜈蚣,红烧老鼠,蝙蝠汤,黄蜂饼干……但是像泡面这么有群众基础的奇怪食物,还真不多。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记的方便面时光。
我第一次吃泡面,是六七岁的时候。其实那并不是像华龙方便面、福满多方便面一样,包装好的放在小卖部卖的,而是姨夫单位发的福利品,就是弯弯曲曲白白细细的一个个面饼,调料也没有,但煮着吃,香极了,弹性十足且面香浓郁。当时大姨夫在大同的煤矿上班,属于高级一点的工人阶级,经常发一些东西,在农村人看来是极为稀罕的,可惜当时煤矿安全问题不被重视,大姨夫终于因为煤矿事故而去世了。不过方便面还是有,妈妈每次去大姨家出门,大姨总是惦记我们,给我带几袋——其实这种面很有限,大姨自己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很清苦,但她总觉得我们生活在农村,更苦,总是挤兑出一部分,接济我们。
大姨家有一个电炉,就是铁丝一圈圈盘绕在一个圆里,一插上电,铁丝通红,上面放一个小小铁锅,水开了,把面饼放进去,不一会就传来一阵浓郁的香味,清汤上面浮着一层细碎的油花儿,像是复杂的花纹。记不清大姨在面里放什么调料,也许只是一点点盐,但是我吃得超开心,最后把汤都喝光了。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门口已经流行开了华龙方便面,广告上也是,华龙面天天见。后来又有一种福满多,广告语是“福气多多,满意多多”,场面十分红火,好像现在过年的可乐广告。不过对于方便面广告记忆最深的,还是张卫健的那个Q弹的广告。
当时每到冬天,我们的课程就被缩减到下午三点,中午不再休息,我们叫做一下学,就是连在一起了。此时我们都要带干粮,富裕一点的同学们会去买方便面,我们家穷,一般带馒头。每天一到中午,班上的小火炉都围满了孩子,有的烤馒头有的烤玉米油的烤土豆,此时也有同学烤方便面。在炉子上放一张作业纸,把方便面放上去,不一会,方便面的油就被烤出来,沿着纸往外走,方便面则从柠檬黄变成了橘黄,那个同学就得意洋洋的开吃了,羡慕死我们了。偶尔还在纸上留下一点点碎屑,我们几个带着馒头的同学就争抢起来。吃不上方便面,但是偶尔会从同学那里得到一袋调料(当时的方便面只有一袋调料包,没有酱料包),不知怎么得来的,或许是用一颗弹珠换的,或许是我帮人家做作业,反正得到了调料,在烤馒头的时候洒在上面,吃起来就非常美味了。有时候得到一包调料,什么都不蘸,洒在手里,舔着吃,也就吃光了。当时对方便面味道的迷恋,导致平时吃搁锅面,也非要在里面加方便面调料。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到处收集调料,导致调料的物价飞涨,有时候得三颗弹珠了。
每年秋天,我们起土豆的时候,都是全家出动。其实我和弟弟的活很少,无非是撑一下麻袋,捡一下土豆,姐姐和爸爸妈妈是主要劳动力。但是我们依然不愿意去干活,一般起土豆收拾深秋,天气又冷,中午吃不上饭,就是带着热水壶和几个月饼凑合一下。为了哄我们去干活,爸爸妈妈答应给我们买几袋华龙方便面,我和弟弟的兴致才被调动起来。我们太小,不会看时间,也没有表,就是看太阳。从早上开始,就不停抬头看太阳有没有走到中间,是不是到了吃泡面的时间。
那段时间真得很长很长,我们都问了爸妈无数次,中午到了没有,装了很多很多口袋土豆,我们家的大狗大黑也绕着地跑了很多圈,可是中午就是不到。我们一会到那布包里瞧瞧那几袋绿色的华龙方便面,好像怕等不到中午,那方便面飞走似得。等到了中午,我们在地中间铺几个麻袋,然后开始泡面。当时用的都是粗瓷碗,每次泡面,都要把方便面掰开,倒满了水,上面再盖一个碗。袋子里剩下的沫沫,也一点不剩,全部倒在嘴里。不一会,丝丝热气就从碗中冒出,馋的我们直流口水。等面好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开吃,爸爸妈妈往往只吃月饼,对方便面一点都不感兴趣。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不敢感兴趣,也不能感兴趣——当时的一袋方便面价格不高,但他们依然负担不起。我们对泡面的期待,是整个秋天,最隆重最幸福的期待。记得有一次,我们带的水壶被打翻,不能泡面了,我都急的哭了,妈妈好不容易才哄住。当时三姨家的哥哥也在我们家住,他泡面别具一格,因为碗不够,他把方便面袋子撕开一个小口,直接把开水浇在袋子里,抓紧口子,一会就热了。一手抓着袋子,一手抓着筷子,照样吃得香。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酷,试了一下,汤水洒了一身,又被妈妈骂,再也不敢了。
有时候生病了,什么都不想吃,要是来一碗泡面,就会呼哧呼哧都吃了。记得一次弟弟出麻疹,妈妈给买方便面,我羡慕得心急火燎,眼巴巴的看着弟弟趴在炕上,哧溜哧溜往嘴里大口大口的吸面,我却吃不到,就暗暗想赶紧我也生病一场。据说麻疹传染,妈妈不让我靠近弟弟,为了得病,我偷偷和弟弟玩了一个月,可就是好好的,至现在,我都没有得过这个传说中任何人都要得的神奇的病。有时候,我们多么渴望一件事啊,即便是坏事,可就是得不到。
到我大一点了,每年秋收,村里的小卖部就可以用土豆换方便面。为了得到方便面,我们煞费苦心,拎着一个袋子一个铁锹,到人家秋收后的土地里刨,往往刨很多天才能凑够一袋土豆,换两袋方便面。有经验的孩子往往知道谁家比较粗心,留的土豆多,谁家比较勤快,土豆长得大。我们非常渴望这样的大孩子带着我们去,可一般都是姐姐带着我们去,谁也不愿意搭理我们这些小孩子。记得有一天下大雨,我们遇到一亩地,遗漏的土豆挺多,谁也顾不上雨,一个个爬在烂泥里刨,几乎是一寸寸的刨,害怕落下一个土豆。半天时间,我、姐姐、弟弟三个人终于刨够了一袋子,我们满身泥泞,个子小小的,像三个小乞丐一样,轮番抬着袋子,连家都顾不上回,衣服也顾不上换,直接跑到小卖部换方便面。换到之后,却并不舍得一下子吃掉,而是珍藏了很久很久,每天吃一点点。那是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了劳动的香!
后来到了初中,爸爸妈妈去大同打工,我自己一个人住,有一个学期,一个同学,张俊芳和我作伴,她也省了向学校交住宿费,就批发了一箱子华龙方便面,我们每天或者煮或者泡或者干吃,整整吃了一个学期。高中的时候,就不怎么吃方便面了。
但是在大学时代,在座绿皮火车的很多个深夜,我被车厢里浓重的泡面味儿呛得无法入睡。同样是很多个深夜,方便面陪着我。当时从包头到武昌的火车,长达30多个小时,这段时间,唯一的食物,就是泡面。碗面太贵,为了省钱,我带着塑料饭盒,又带着袋装方便面。中午的时候,泡了吃,配一根火腿肠,唯一不方便的是饭盒不好洗,车上也没有洗洁精,我只好用卫生纸一遍又一遍的擦拭。当时少女的虚荣心正繁荣发展,这个时候,我的头低得很厉害,不敢与车上任何一个人对视,害怕被笑话——毕竟这么泡面的,我可没见过。
大学时代,每个宿舍的人,都集体泡过面吧。每个人一桶,把开水灌进去,加一颗卤蛋一根香肠,用叉子固定住,等诱人的香味一点一点地从碗里钻出来。揭开泡面盖,看着泡面盖上满满的小水珠,看着暖暖的热气从泡面碗里散出来,心里也会有满满的期待和幸福感。
没有在火车上泡过面,就相当于没有在大学时泡过妞,是一种人生缺憾。有一次同事杨杨说自己从来没有坐过火车,十分想在火车上吃方便面。我觉得好搞笑,但是一天她去坐火车了,还泡了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说感觉还不错,好像完成了一个人生小目标,我突然被感动到了。我们的人生多么漫长,值得被记住的时光又那么稀少,在火车上泡一桶面,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回忆,我们都是无意中的经历,杨杨不曾经历,那么就去创造这种经历。
还有一个同事,田晓娜,她可以做出最美味的煮方便面。那是我刚来这个公司,周末单位食堂不开火,我们经常为吃什么而烦恼,田晓娜经常用一碗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喜欢先用油炒一下青椒西红柿,再添水煮面。当时她是宿舍唯一一个有锅的女孩子,唯一一个愿意去买菜来煮一碗面的女孩子,她不亏待自己的胃,不亏待生活。我觉得我也应该如此,后来她走了,我成为我们宿舍唯一一个有锅的女孩。我觉得,每一个单身女孩都应该有一个厨房,如果没有,那么应该有一口锅,饿的时候,煮一碗热汤的方便面,卧一个荷包蛋,配半颗西红柿几苗青菜——深夜,治疗自己的孤独。
炒方便面是我在集宁学会的吃法。当时集宁很多烧烤店都有这道菜,自从吃了炒方便面,什么砂锅面片砂锅饺子都退居二线,炒方便面一跃成为我的心头爱。里面往往有很多配料,肉丁、火腿丁、鸡蛋、青菜,看起来活色生香,吃起来满嘴流香。当时在集宁上班,单位有一个厨师,姓杜,十分讨厌,我管他,可是他根本就不听我的话,可是做的炒方便面竟然十分好吃,每当他惹到我,我就会想起炒方便面,这件事让我无法一心一意和他生气。万一炒了一架,想吃的时候找谁呢?毕竟我自己不会做啊!
有一次网上看了一个帖子,方便面的80种高逼格吃法,自己想要试着做,可是却嫌麻烦,最后不是泡就是煮,看来我这个女屌丝,到底是和高逼格沾不上边。
在尼泊尔的泡面时光,是充满温情的。那是在尼泊尔的第二天,我们几个人一见如故,前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宿醉醒来,头疼欲来,想找开水喝。可是我从未想过,尼泊尔的人民是不喝开水的,老板示意我可以到厨房自己烧。七拐八拐,穿过逼仄的楼梯,脏兮兮的木板门,我从房间来到厨房——如果那也叫厨房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字,脏!到处都黑黢黢的,灶台锅碗瓢盆万年没洗一样,让我确信就是这个厨房,因为我看到一个人在做饭!没错,一个脸黑乎乎的笑容白艳艳的小哥在做饭。水刚刚烧开,他便十分热情的把我的水杯装满,然后开始往锅里随意丢弃各种材料,各种蔬菜,各种我没见过的东东。我带着好奇心坐下来,一边喝水一边观察他,暗暗想今天本姑娘终于见识到尼泊尔菜是怎么做的了,谁知道小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抓出一袋方便面,然后大手一用劲,把方面面揉碎,撕开,做天女散花装,一秒钟制作出一种神奇的汤——方便面沫沫汤。
“soup!”
“taste!”
“delicious!”
我看着一碗乱七八糟的汤上面漂浮着一层粉身碎骨的方便面,实在是不敢喝,会不会这个小哥看中了我的美色,在这碗汤里下了麻药?想要劫财劫色?
想到这里,我的心一惊,一口气干了这碗暗黑汤——哈哈,本姑娘要嫁出去了么?
没想到一喝,味道还不错,汤浓淡适宜,脆脆的方便面为这碗汤增加了额外的口感。一碗下去,他问我还要一碗吗,我毫不客气的把碗递过去,然后两个人就隔着油腻污黑的桌子,一人一个小凳子,开始一边喝一边聊。
哈哈,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估计他也一样。不过那一刻,我们都汤足饭饱,心情美丽,这就够了。
在尼泊尔的最后一天,我早早起来逛菜市场,打算做一顿早点——当时我们五个人都被尼泊尔菜折磨的脾胃不佳,十分思念祖国,即便是拉州拉面与沙县小吃,想起来都流口水,本来带了老干妈,却丢在了一个酒店。
我在附近转了转,没有看到超市,小小的菜市场除了简单的蔬菜与鸡肉,也没看到别的吃食。无奈之下,只好在一个小卖部买了方便面与鸡蛋,打算给她们做一顿简单的中国早点——煮方便面。他们都是路上认识的朋友,十分投缘,我是唯一一个80后,一项慵懒随意,竟然有照顾别人的冲动。我做了荷包蛋,煮好了方便面。尼泊尔的厨房不可能有碗,热情的旅店老板给我找了四个盘子。同样没有筷子,喜欢吃手抓饭的他们,连叉子与勺子都很少。在厨房搜索了半天,只找到一个叉子与一个勺子。我把方便面端到房间,大家全部两眼放光,餐具不够,我们只好排着队吃———排着队用盘子吃方便面,这又是一个特别的经历,有点搞笑有点心酸,但更多的却是感动——那一餐之后,我们各奔东西。
现在的方便面种类很多了,老坛酸菜是最爱,每次辣的满嘴喷火,还是舍不得。西红柿鸡蛋面的汤很浓,有一段时间爱吃。不过最群众的,还是康师傅牛肉面,居家旅行必备。
马伯庸说,有人说,有多少种食物,就存在着多少种做饭的方式。天下的食物花样繁多,而烹饪的技巧也是千变万化。在这其中,有一种最乏味的食品和最乏味的烹饪方式,两者有着一个同样的名字,叫做泡面。
没错,泡面,是给懒人发明的,是最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食物。可是再勤快的人,也有那么一刻,或许是某个深夜,独自一个人,肚子饿得咕咕叫,此刻,他想要放弃勤勤恳恳,不必打开煤气不必寻找碗筷,不必衡量味精和盐的分量,只要从柜子里找到一袋面,开水冲泡,就可以填饱肚子,给自己一种满满的满足与温存。
感谢泡面,拯救了多少懒癌患者空荡荡的胃。
感谢泡面,治愈了多少青春期懒懒散散的时光。
当时我们对方便面的爱有多深,现在我们对方便面的情就有多深。一碗泡面,承载着我们的青春记忆——那时,我们不懂事,我们没有品尝过世间的美食,没有见识,所以要求的那么少,一丁点的爱,一碗冒着热气的泡面,所快乐得那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