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65年)

来源:二三娱乐

【原文】

【经】

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厩。

夏,郑人侵许。

秋,有蜚。

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城诸及防。

【传】

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厩。书,不时也。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

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秋,有蜚,为灾也。凡物不为灾不书。

冬十二月,城诸及防,书,时也。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

樊皮叛王。

【笔记】

进入新的一年了。春,鲁国的第一件大事是:翻新马厩。

奇怪了,这应该不算什么大事呀,为什么郑重其事的被史官记录下来?

原来,翻新的时机不对。春季,不适合修马厩。为什么?“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第一个日中是春分,第二个日中是秋分。杜预解释说“凡马,春分百草始繁,则牧於坰野;秋分农功始藏,水寒草枯,则皆还厩”,春天是放马出去的时候,秋季则是马回厩的时候。放马出去的时候修马厩干嘛呢?不合时节,所以记下来。

秋,发生虫灾。

冬,纪叔姬死了。纪国早在庄公四年就被齐国所灭,当时纪叔姬不愿屈于齐国,把政权交于纪季,离开纪国。庄公十二年,纪叔姬回到已成为齐国一部分的酅地。纪国虽然灭国,但这个亡国之君仍有值得称道之处,所以被《春秋》记载下来。这也意味着,纪国彻底成为历史了。

这一年冬,鲁国又新筑了两座城:诸和防。这次记下来,却是得到表扬的,因为合乎时机。接下来一段,明显是《周易》的笔法,天人合一,人事要应于天事。要搞工程建设,先看天象,苍龙星出现,大概相当于农历的9月,此时农事基本已经结束,可以作准备了。大火星出现,大概在农历10月初,该用的工具可以搬到工程现场去了。黄昏时分如果在南方能看得到水星,这时就要开始筑墙立板,工程正式开始。冬至之后,就不再施工。

可以看出,所谓看天象,其实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搞工程建设,不能影响农业,不违农时,在当时的发展水平下,这是非常正确的。

再看国际上。夏,郑国把许国给教训了一顿。郑是小鱼,虽然周旋于晋、楚、齐这些大鱼之间,被欺侮得泪都要掉下来,但对许国这只虾米,底气还是挺硬的。早在隐公十一年,郑国其实就已经完全占领了许国,当时的郑小霸郑庄,见吞并许国的时机不成熟,假惺惺的“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许国等于郑国的附属了。这次不知发生什么事,郑国连招呼也不打,就杀过了。

记载战争,《春秋》用字有讲究。如果是名正言顺、大张旗鼓的打过去,用“伐”。不但要让被打的知道,而且要让其他诸侯也知道,战前下书,说明我打你的理由,要敲钟击鼓,叫“钟鼓”伐之。如果没这些,就用“侵”,表示不想把影响搞那么大。这次郑人就是侵许。以郑国的国际实力,在晋、楚、齐的眼皮底下,要大张旗鼓的打许国,恐怕还没那么大的底气吧。还有一种情况,偷偷摸摸的打过去,连被打的事先都不知道,等身上挨了几拳才反应过来,这就叫“袭”。为什么叫偷袭?袭就是偷偷摸摸的打过去。

而周王室又出内乱了。这次是一个叫樊皮的大夫背叛周王。樊皮即樊侯仲皮,是樊仲甫的后人。樊仲甫是周宣王的卿士,曾多次劝谏周宣王。樊仲甫又是周太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封地是樊国。为什么叛周王?没有记载原因。只知道,第二年周王就派虢公把樊皮从樊国抓回来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