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绝大多数时候是我们自身眼光以及心量的反映。关于“不应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而关于假乞丐我们不妨看看“林清玄”的三篇散文,也许有点启发。
《乞丐的钵子》
我把钱放在一个乞丐的钵子时,好心的朋友提想我说:“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乞丐都是假的,你当心他拿你的钱去花天酒地啊”。
我说:只要做了乞丐就没有假的,因为他们伸手要钱的时候心情就是乞丐,心情是乞丐的人,即使他四肢完好 孔武有力 家财万贯。他依然是个乞丐,一个一贫如洗的乞丐
同样,一个穷人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有乐观的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富有的心情。他,其实也是一个富人。
《假乞丐》
市场里,经常看见一个乞丐,他坐在轮椅上,腰部以下覆盖一块脏污的毛巾,上半身歪斜,松软地瘫在椅子上,表情哀伤而茫然。
他那哀伤茫然的表情最令人伤痛,因此有许多人布施给他。
今天中午,我穿过市场,看见一个眼熟的人站在西瓜摊旁吃便当,和卖西瓜的人有说有笑。我心里一惊:这个人怎么长得如此面熟,难道会是我的朋友?
我不敢确定,又走回去,站在屋檐下看他,并搜寻记忆。
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乞丐!
他原来是可以站着走路,他原来可以吃便当,他原来可以高声谈笑,他原来是假的!
着我又看见他破旧的轮椅和毛巾被弃置在西瓜摊旁,证明了我的所见。
这一惊非同小可,使我整个下午心绪不宁,好像被好朋友欺骗一样。
一直到夜里,我的心才平静下来,因为我想到一个好好的青年,要整天歪斜,伪装瘫痪,是多么辛苦的事,而且他哀伤茫然的表情表演得多么传神,胜过一般的演员。
他不是乞丐,他是街头艺人,他表演瘫痪、哀伤与茫然,我看了感动,自然就赏钱了,还有什么可懊恼的!
《随喜》
在通化街入夜以后,常常有一位乞者,从阴暗的街巷中冒出来。
乞者的双腿齐根而断,他用厚厚包着棉布的手掌走路。他双手一撑,身子一顿就腾空而起,然后身体向一尺前的地扑跌而去,用断腿处点地,挫了一下,双手再往前撑。
他一走路几乎是要惊动整条街的。
因为他在手腕的地方绑了一个小铝盆,那铝盆绑的位置太低了,他一“走路”,就打到地面咚咚作响,仿佛是在提醒过路的人,不要忘了把钱放在他的铝盆里面。
大部分人听到咚咚的铝盆里,俯身一望,看到时而浮起时而顿挫的身影,都会发出一声惊诧的叹息。但是,也是大部分的人,叹息一声,就抬头仿佛未曾看见什么的走过去了,只有极少极少的人;怀着一种悲悯的神情,给他很少的布施。
人们的冷漠和他的铝盆声一样令人惊诧!不过,如果我们再仔细看看通化夜市,就知道再悲惨的形影,人们已经见惯了。短短的通化街,就有好几个行动不便、肢体残缺的人在卖奖券,有一位点油灯弹月琴的老人盲妇,一位头大如斗四肢萎缩摊在木板上的孩子,一位软脚全身不停打摆的青年,一位口水像河流一般流淌的小女孩,还有好几位神智纷乱来回穿梭终夜胡言的人……这些景象,使人们因习惯了苦难而逐渐把慈悲盖在冷漠的一个角落。
那无腿的人是通化街里落难的乞者之一,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他的铝盆常常是空着的。他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时故意来回迅速的走动,一浮一顿,一顿一浮……有时候站在街边;听到那急促敲着地面的铝盆声,可以听见他心底多么悲切的渴盼。
他恒常戴着一顶斗笠,灰黑的,有几茎草片翻卷了起来,我们站着往下看,永远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只能看到那有些破败的斗笠。
有一次,我带孩子逛通化夜市,忍 不住多放了一些钱在那游动的铝盆里,无腿者停了下来,孩子突然对我说:“爸爸,这没有脚的伯伯笑了,在说谢谢I”这时我才发现孩子站着的身高正与无腿的人一般高,想是看见他的表情了。无腿者听见孩子的话,抬起头来看我,我才看清他的脸粗黑,整个被风霜淹渍,厚而僵硬,是长久没有使用过表情的那种,后来,他的眼睛和我的眼睛相遇,我看见了这一直在夜色中被淹没的眼睛,透射出一种温暖的光芒,仿佛在对我说话。
在那一刻,我几乎能体会到他的心情,这种心情使我有着悲痛与温柔交错的酸楚,然后他的铝盆又响了起来,向街的那头响过去,我的胸腔就随他顿挫顿浮的身影而摇晃起来。
我呆立在街边,想着,在某一个层次上,我们都是无脚的人,如果没有人与人间的温暖与关爱,我们根本就没有力量走路,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见到了令我们同情的人而行布施之时,我们等于在同情自己,同情我们生在这苦痛的人间,同情一切不能离苦的众生。倘若我们的布施使众生得一丝喜悦温暖之情,这布施不论多少就有了动人的质地,因为众生之喜就是我们之喜,所以佛教里把布施、供养称为“随喜”。
这随喜,有一种非凡之美,它不是同情,不是悲悯,而是众生喜而喜,就好像在连绵的阴雨之间让我看见一道精灿的彩虹升起,不知道阴雨中有彩虹的人就不会有随喜的心情,因为我们知道有彩虹,所以我们布施时应怀着感恩,不应稍有轻慢。
我想起经典上那伟大充满了庄严的维摩诘居士,在一个动人的聚会里,有人供养他梢美无比的璎珞,他把璎珞分成两份,一份供养难胜如来佛,一份布施给聚会里最卑下的乞者,然后他用一种威仪无匹的声音说:“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他甚至警策的说,那些在我们身旁一切来乞求的人,都是位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境界的菩萨来示现的,他们是来考验我们的悲心与菩提心,使我们从世俗的沦落中超拔出来。我们若因乞求而布施来植福德,我们自己也只是个乞求的人,我们若看乞者也是菩萨,布施而怀恩,就更能使我们走出迷失的津渡。
我们布施时应怀着最深的感恩,感恩我们是布施者,而不是乞求的人:感恩那些秽陋不幸的人,使我们警醒,认清这是不完满的世界,我们也只是一个不完满的人。
我想;怀着同情、怀着悲悯,甚至怀着苦痛、怀着鄙夷来注视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那不是随喜,唯有怀着感恩与菩提,使我们清和柔软,才是真随喜。
布施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如同不杀生一样。这都是在长养我们的悲心,积累我们的福德,然而如果你非要纠结于细枝末节,去分析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不应施,那是否还有哪些情况是可以杀生呢?不应施在更多时候是防止菩萨自身的损害,以及有可能因为布施造成对方直接且更大的伤害,如果仅仅因为担心被骗就要检查个究竟,那还有多少类似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访一个明白?如此我们还剩多少时间或心情去完成我们效法佛子行的心愿呢?
佛法与禅修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