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走出躁郁性人格

来源:二三娱乐

当下不少国人在公共社会里的种种表现,像儿童一样任性,加上由历史惯性养成的势利心性,一旦得到经济成功后任性释放的机会,真有“小人得志”的作派。一个由“躁郁性人格”的群体组成的社会,难免表现出张狂的和小心眼的态势。

很早前在《华西都市报》有报道,在从达州到成都东的动车上,四川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从达州到营山的座位,后借座于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轻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老人挽扶着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也没有起身让座。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强迫别人让座,就好象一个小孩嫉妒他人的好东西,有些无赖地去抢,得不到就用大道理教训别人,甚至打架。自己想要,就不管权利界限,或者依仗着某些特权,就想强硬获得,没有从他者立场考虑他人是否有正当权利。

有些老人家就是这样的孩子气!自己对自己缺乏负责任的态度,更没有安排好自己一切事务的成熟能力,也没有理解他人具有个人正当权利的惯例意识。

在高铁上的定座票,完全没有理由要求人家让座。在长途旅行和远途奔赴治疗的过程中,就应该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条件准备,考虑到种种不方便的心理应对,而不能够以依赖心发展出无赖心。

要考虑到在各种困难情况下将要有解决的措施,并不能期待别人天经地义需要照顾你,更不能幼稚地在一个理性的环境里期待道德成为主角。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同样平等的权利。

关于在公车上是否应该让座的问题,在中国竟然一而再再而无数次地纠缠不休,争议,动手直至吵上网络舆论,就这么一件小事都如此麻烦,纠结者似乎智力上有缺陷,更多的是小心眼置气。

让座是自愿的美德,不让座是理所当然的权利不可让渡的权利和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观念,既是常识,更是现代观念,偏偏索要座位的人就不能明白。是别人的权益,你不能强迫人家放弃,换位想想自己的立场,就能够释然。不能因为你想舒服就要别人不舒服,你要别人无私的时候,最好反思自己是否可以做得到。

成熟的都市人会有在“现代陌生人社会”之“现代独立性心性能力”,还具有较高的认知复杂性,能够将感觉到的东西与其前后关系相分离而保持距离的能力,可以看到任何感觉情形中更多的方面和关系。

就是说,具有现场依赖性的人会根据参考物使自己随时适应环境,他的感觉是全面的。既明白所有人都是陌生人,但每个人同时有会意默契的合作意识,知道在什么地方要各自谦让,互相尊重,不会有过度张扬自己权益的言行,也有足够的独立性保护自我的权益。

知道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是一种都市的自觉意识,也是都市人的情商和智商。反之,是僵化的人。僵化指的是当环境的需要已经改变时,其反应仍固守不变。对于刚刚迅速进入都市化的中国人而言,会不约而同地犯了公共空间现场排斥性心理障碍,如果多数人都是都市的“外来者”的话,互相之间的不适应性、心理排斥感会较强,还会有在都市空间不自觉地运用小地方观念来看待问题的惯性。于是冲突会不断发生甚至可能不断升级。

社会心理学指出:理解事理要从人对情境的反应来看问题,而不是只从社会存在的形势来看。社会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仅仅情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也取决于他们对周围社会环境的诠释和解读。事实上,了解人们如何知觉、理解或解释社会环境比了解客观社会环境本身更为重要。

所以中国问题不仅仅是社会状况的困难或者管理不善、制度不改革导致的严重障碍,重要的是人们对种种问题情境的心性反应造成并加剧了社会冲突。如果多数中国人在一个快速发展而人口极度密集的社会里有成熟而宽容的心性,则这个社会会给人温暖的感觉,会在平和与合作的状况下有规则地运行。

所谓成熟,无非就是运用个人的“成人意识”理性地自治,克制地合作,反思性地处理问题。理性与合作,意味着平等善良地互相对待。

每一个成年人应该反问自己:我是否需要对社会紧张状态负责?这里引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实际上都是个体的问题。如果个体能改变,那么世界的进程也能改变。」

个体的改变是缓解全社会紧张关系的关键,我们无法期待别人改变和制度完善后自己才可以心平气和起来。将责任归因于环境不良而放任自己躁郁发作的,是典型的弱者心性。从受过伤害的经验中过来的神经质的弱者,紧紧地握着互害的矛,不敢有宽容平等之心。旧观念何其根深蒂固,与旧习惯水乳交融地互为作用着。在个人心性进化中,自我观念的启蒙有最重要的作用。

现在多数中年以上的国人有一个不健康的早年经验,曾经有革命家长的强制性教育体验,成长以后,所有言行表现都会带着根深蒂固的儿童意识和父母意识,这些固执的童年经验和家长意志占领着他们的成人意识,心理学称为「成人意识的污染」即时常表现得像一个儿童,或者无意识地重复自己父母处理问题的模式,始终没有随着时代进步而成长出适应当下现代化社会的公民意识。

精神性格既没有成长,也没有办法扔掉自己中年以前的强大阴影。——早年是不自觉的恶劣品行,现在则被誉为「坏人变老」。更老爸老妈恶劣,养育出来的子女也会跟着粗鄙和坏脾气。当大家走到公共社会的时候,人人都亮出了动辄对立的躁郁性,于是难以找到一个和谐合作的公共理性的通道。

在一个人人争先恐后的拥挤的社会,当然会有很多紧张性状况,或者资源不济,或者互相妨碍,或者因为不同的个人意志性格之间的分歧,只要出现小事故,如果不是人人习惯性退避三舍,则势必在张扬性的和任性的言行中损及他人。

很多人根本想不到自己的言行之肆无忌惮对别人的损害性。没有意识到以习惯性的

「敌-我、自我-异己」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就会使小事迅速升级至对立状态。旁观者常常可以看到这些冲突双方都像小孩一样任性,也很像早年的革命者一样极端和带着暴力心性。面对社会问题,我们习惯把问题的出现归因于政府,要么是别人,总之

「自我豁免责任」。

《欢乐颂》里成功人士有一警句:「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可惜到处都会遇到知性堵塞而兼固执的傻瓜,真是想不与你论短长却使我有说不清的郁闷!现在我们的社会缺乏共识,观念不一样的人在一个密切交集的公共社会里拥挤,无法探讨短与长,被迫近距离亲密接触不明事理的人,你是多么的别扭!你只好将对方看作傻瓜,于是更引致纷纷扰扰持续不断的躁郁冲突。

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理解人的心理比什么都重要。做一个明白人,重要的前提是:反思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同时明白周围的环境怎么样,在人际关系中理解他者的心理状态。这是所有事情的出发点。

人性的心理规律是:我们总是根据自己主观心态的投射来决定判断,然后形成我们自以为是的认知,我们的事实判断会是个人偏见预设的判断,所以有必要学习做一个具有自我心理分析功能和善于反思的人,还应当是一个冷静者。

遇事也从对方的立场看看,抽身从周围的情势来考虑。简单地说,即便说一句话,也要考虑是否损害了他人的尊严,自己是否讲道理。

国人有习以为常的势利。势利的本质是权力意识和奴才心性,根据对象表现自我性格。凡是心中有强烈的势利等级观念者,会时刻存了蔑视普通人的心理,对待没有利益关系的陌生人,便显出盛气凌人的态度。带着严酷的挑剔心理在公共社会里行走,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任性指责他人,带着冷冰冰的排斥性的攻击性态度乘风而来,拂袖而去。

当很多人都这样地自以为是,秉持着居高临下的态势相处,不打架才怪呢。一边是躁郁性人格,一边是自卑性心理。互相瞧不起的人群,时刻防范,拒绝共识,没有默契,带着不差钱的骄傲,行走在猜忌厌恶的大街上,有什么幸福感!一个以不平等心性为普遍常态的公共社会,势必是一个紧张的和小心眼的社会。

上述种种躁郁性人格表现,从深层次上说,就是早年原型潜意识的执着的发扬光大,主要是习惯性二元对立思维、恶性归因心理、诿过他人、责备外部环境心理等等。这是一个文化报应,一个并非随着历史过去而消失了的人性之固执投射。即使像“势利”这样的心性,也是过去时代专制压迫和阶级斗争紧张关系下形成的权力、势力优势心态的遗传。

延伸来看,如果多数国人都认为在国际关系上还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对立斗争思维和阴谋论焦虑症,那么在对待本国人的态度上,也肯定是相应的心性表现。人们仅仅生活在“自我知觉的主观现象世界”,这个“知觉”并非没有由来的。

据心理学“人际关系相互影响方式”的理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本性或三种意识,简称P-A-C,Parent父母意识;Adult成人意识;Child儿童意识。

儿童意识是一种没有辨别力的、未进行逻辑思维的、不假思索的反应,总是以“情感反应方式”出现。在每个人的童年时期,因为自己的弱势,而会带着“我不好-你好”的负面心理。而父母意识则是家长权威对自己教育留下的规训记忆,是训诫、命令或纵容,父母意识是昔日传统陈旧的文化-社会观念,这种意识常常是“你不好-我不好”的压迫感。成人意识则是每一个人成功地处理了其儿童意识和父母意识,经过反思之后发展出来的理性,是“我好-你好”的态度,它不是情感,它代表着独立-自由-反思-信息处理和理智。

凡是我们发现一个成年人很任性,表现出很多负面情绪,则是其儿童意识顽固的张扬;有些成年人守旧固执如其父母,缺乏自我积极性和创造性,则是生活在父母意识的阴影中。这二者都是成人意识尚未成熟。

罗素指出:“许多成年人仍在心中坚信他们小时候被灌输进去的东西。”对此应该有一个反思。“成人意识”是一台信息处理的计算机,他的成熟在于TA具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时常反思和重新建构从儿童时代以来习得的文化经验和通过教育得到的知识观念。成人意识更代表着一个公共理性,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在进取和让步、传统和进化之间平衡。

走出躁郁性人格并非易事,按普朗克原理,只有等待一代人都消失了,他们所代表的旧观念才会失去市场;或者哈耶克的理论更合乎实际:世界是在社会市场的调整下渐进地、潜移默化地进步的。只是生活在当下的每一个成年人,假若常常抱持节制谨慎和清醒反思的心性,以公共理性为自我立身行事的原则,越来越多的人如此,“让每个人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则我们的社会会更可爱一些,我们自我的幸福感才会生长起来。这才叫做真正的现代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