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0805-海比特训练营预习任务-学习感受及回顾笔记

来源:二三娱乐

一、基本情况介绍

分享会名称:好习惯,为啥你总是不能坚持?

分享会时间:20160613

二、本次听课反馈

2.1 本次的课程:最重要的是给出了关于习惯养成上的一个模型,一个工具;

习惯养成的甜面包热汤模型 if...then的思维编程工具

2.2 本课程其中提及到的书籍:《象与骑象人》 

《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豆瓣评分

2.3 本次课程听课过程中的所做的导图笔记

2.4 本次的课程回顾及感受

2.4.1 触动点一:大象为何跑不起来???

2.4.2 触动点二:触发器的敏感度被小我操控。

无论是习惯还是习惯化,其实都是行为或者行为结果。行为本身可以按照有意识和无意识划分,行为的结果其实都在满足需求(�本质是缓解认知紧张,具体详见《思考,快与慢》)、实现动机,同时会对诱发需求的触发器有强化和弱化的作用

1.由于过往做法中,“晚睡可以刷微信”这个解决方案是具有有效性的,于是动机直接调动了这条解决方案的实施;

2.这个行为(一直拖着晚睡)的投放,把提建议的人吓跑了,于是内在小我满足、解决方案有效的冲动也得到了满足;

3.于是强化了“只要有他人给我提建议要早睡,我就没空追剧刷微信”的触发器敏感度;

以上3点,把这个触发器的敏感度被小我操控;反观一下,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时间就是在刷微信的时候拖延了早睡的时间。对了,还有一个借口:上班的晚上,需要备课,备完课以后一般就9点了,然后洗澡洗衣服等花掉一些时间,基本就一天没什么时间可以刷微信干货了。所以会赖着,反而加强了小我对敏感度的操控。以上,完成循环过程,自己会持续积累触发器的敏感度,并让自己持续成为晚睡(超过22点休息)的家伙。

2.4.3 激励制度也不对。

在模型中,奖励这个是一个触发器敏感度调节的重要前置步骤,而自己本身的激励制度并不准确,老通过外部机制来进行,也达到开心愉悦的效果。参见老师在课程中提及的《掌控每一天》课程作业,缺一天罚100元的机制,其实对自己的奖励机制也是从负面入手,晚睡一天,罚自己少看一集日剧什么的,结果最后,整季的剧没看,遗憾到不行,最后放弃了早睡。其实想想,应该正面一点,如果持续而投入的早睡,一周持续了3天后,可以奖励自己看一集日剧或者动漫,又或者奖励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书,比如手帐等一些能让自己内心为早睡而欢呼雀跃的小物,让自我得到满足,就会持续下去。

2.4.4 期待能学以致用真正改善生活并能更好的成长。

对于老师课中提到的工具,是一个实践的好帮手,也是真正从理论到实践中需要的术,所以,对训练营充满了期待。因为一直都觉得,听课->回顾->总结感受->实践-最终落地完成并彻底的融会贯通的用在生活当中,才是学习成长的目的。毕竟是朝着能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目标来的,而不是来为了上课而上课的。如果那些内容无法落地,听过就算,还不如找本书来看,何况浪费自己的时间成本呢?所以,这个是我所期待的。

3.硬广时间

易仁永澄老师应该是我在14年年初找读书书签时误入幸福进化俱乐部而认识的个人成长类的导师。跟着老师的这2年,不敢说自己成长的速度(因为俱乐部大神太多,他们的成长是坐火箭的,而我还在吭哧吭哧的骑着自行车追赶他们。)他是善于把书中及学习到的内容落地实践的导师。你能通过以下方式找到他

5.介绍下自己:我是辛夷,海比特训练营(初级)03期学员,小组名称:行动123,系行动123的小组长,和我搭档的有:路人和傻狍子。稍后会找到他们的简书链接并放进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