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岳阳8月9日消息(记者 黄珂岚 实习记者 马湘涵)8月9日,记者从湖南岳阳市博物馆获悉,自今年5月焕新开馆以来,该馆游客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累计接待游客28万余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8000人次,日均游客量由改造前600余人跃升至4000余人,同比增长661%。
这一变化标志着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建设暨“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该项目通过整合工程建设、专业策展、传媒推广等资源,形成链条式开发运营模式,成功盘活博物馆“藏品”与“空间”两大存量。
观众在岳阳市博物馆“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展区观展(央广网发 罗伟 摄)
今年2月,岳阳市博物馆启动闭馆提质改造。5月重新开放后,推出核心展览“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通过上千件文物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场景化复原从石器时代到明清的岳阳历史。展厅场景式复原了历史现场,帮助观众更直观、清晰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获得沉浸式参观体验。
“变化太大了!”“感觉更棒了!”……提质改造后的展馆让老游客耳目一新,口碑传播持续带动新客流。在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期间,“红网旅行家·江湖有约”活动组织文化名家探馆,通过融媒体传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展厅现场(央广网发 黄应飞 摄)
值得一提的是,当游客来到岳阳市博物馆,如果逛累了,可以到“岳博空间”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区歇歇脚。这里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融入了岳阳的文化元素。记者获悉,该馆文创产品销售金额已达23万元,单日最高销售金额1.2万元,日平均销售金额3000余元。
岳阳市博物馆内的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区(央广网发 罗伟 摄)
为了让“文物会说话”,岳阳市博物馆还特别引入“翼讲解”智能导览服务——一款基于文博大模型的“口袋讲解员”,通过小程序+AI技术,打破传统讲解的时空,让游客的每一次参观都成为“私人定制”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