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品中国非遗 游古都西安——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在西安盛大开启。来自全国40余家媒体记者及文旅领域知名达人汇聚古城,深度探访西安非遗文化,解锁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交融的独特魅力。
活动首日,媒体团穿梭于七大非遗体验点,沉浸式体验面塑制作、传统缠花、半生缘盘扣制作三大特色非遗技艺。在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对话中,触摸千年文脉肌理,亲手打造非遗好物,见证西安非遗保护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莲湖精巧面塑体验现场,西安市非遗“面塑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倍源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这位80后青年自幼浸润于面塑艺术,尽管在日本雕塑专业求学期间曾参与“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国际知名动漫制作,但归国后却毅然投身家族传统技艺传承。张倍源将动漫元素与传统技法相融合,赋予面塑作品鲜活的时代气息,其《舞全运》系列等作品,既传承传统精髓,又彰显现代创意,在各大博物馆与展览中备受瞩目。
传统缠花展区,传承人孙莹以“指尖上的艺术”诠释非遗之美。作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孙莹多次为外交部制作对外礼品,其传承的缠花技艺可追溯至唐宋,并于2025年入选市级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门融合绘画、剪纸、刺绣等多种工艺的“立体绣花”艺术,在她手中绽放新姿。
在陕菜博物馆,“千年陕菜,国潮之源”的文化体验画卷徐徐展开。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多媒体互动、大师现场展演等形式,将陕菜的历史脉络、烹饪技艺与文化内涵生动呈现,让媒体团在器物、溯源、研学、品鉴中,感受陕菜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样承载百年匠心的李记搅团,作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制作技艺历经四代传承,以玉米面为原料的特色小吃,每一口都饱含岁月的醇香。
西安市非遗博物馆作为西北地区首个挂牌的非遗专题馆,珍藏着众多非遗瑰宝,成为展现西安非遗全景的重要窗口。长安旗袍制作技艺自清晚期发端,一针一线勾勒东方美学,于2025年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半生缘盘扣制作”非遗代表性项目充分应用当代文化与时尚相结合,将长安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以时尚设计让非遗从衣襟走向艺术舞台,多次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出访各国及展示展览,并作为友好礼品赠送各国元首。
活动高潮当属西安鼓乐东仓乐社的震撼演出。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东仓乐社传承隋唐古乐,以“坐乐”“行乐”两种形式,演绎《将军令》《群英宴》等经典曲牌。鼓乐声声中,数十种传统乐器交织,严谨宫调与复杂节奏重现千年前雅俗共赏的音乐盛景,媒体团仿若穿越时空,对话历史。
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与全媒体传播,立体化展现西安非遗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能,助力西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持续闪耀。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明 实习生 李鸿良 图/视频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