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牟联文
仲夏的鄂西深山,腾龙洞风景区单日1.65万游客的盛况,如惊雷划破传统溶洞旅游的沉寂。当恩施州入境游消费额以16.7%增速跃动,这座世界最大溶洞正以科技为凿,在亿年岩层上镌刻中国文旅的新叙事。
破局始于对文化基因的数字化唤醒。湖北省首台实景剧《夷水丽川》历经二十年淬炼,2024年全息改版后,哭嫁歌谣在穹顶投影中穿透时空,3D技术复现的土家山寨让百年风俗触手可及。15000场演出的厚重积淀,经科技赋能焕发新生。
斥资3000万的《奇幻龙宫》更将地质史诗具象化。游客指尖触碰“定海神针”时,4D视觉风暴中实景龙宫与数字水纹交融,抽象的地壳运动在此变得可触可感。
辐射效应已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周边民宿较2019年增长140%,带动3万村民致富,“湖北精品”等12项省级荣誉印证其从景点到经济引擎的质变。
战略协同成为关键推力。2025年恩施州旅游发展大会亮“清龙峡”王牌[注①]——以清江为脉络串联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构建贯通2个5A级景区的地质史诗走廊。利川市随即出台实施方案(利发〔2025〕3号)[注②],将省级“建成支点”战略具象为“推动腾龙洞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攻坚目标。传导如精密齿轮啮合:8月29日恩施女儿会“龙船调之夜”将依托腾龙洞IP打造“星光之约”,当洞顶星空遇见土家歌舞,科技与非遗碰撞出文旅融合新范式。
数据印证突围成效。恩施州2025年上半年915万旅游人次中,56%为省外游客;当苏马荡40万避暑人群与腾龙洞单日1.65万峰值客流同期叠加,区域旅游集散效能显著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入境游25.66%的人次增速,正快速拉近联合国“年接待5万外国游客”的世界级景区门槛。
攻坚仍在深水区。景区提档升级已在推进,条线整理前后洞现有内容正在进行,张家峡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创意中,清江古河床也有望纳入。
洞内建设亦未停步。小火车轨道铺设过半,后洞《天地人和》3D光影秀打造“一步一千年”时空隧道,但多语种实时翻译系统缺失仍是文化出海的拦路虎。当《夷水丽川》的哭嫁歌谣遇上“秘境恩施”全球口号,破解语言屏障已成叩开世界级大门的最后密钥。
游客在景区留下箴言:“这里闪耀的不只是钟乳石,更是人类智慧的星光。”当179个文旅项目[注③]在荆楚大地铺开,当省州市三级形成合力,这座溶洞已突破物理边界,成为湖北文旅出海的战略支点。
腾龙洞的实践昭示:科技赋能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传统景区升维的必由之路——唯有将亿年地质馈赠与现代创新基因深度融合,方能成就世界级景区的中国样本。
注释
[注①]2025恩施州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清龙峡”以清江为主轴,串联起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2个5A级景区,利川龙船水乡、宣恩仙山贡水、恩施土司城、恩施女儿城、建始地心谷、鹤峰屏山等4A级景区,集峡谷、洞穴、河流等景观于一体,汇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民俗风情于一身,是一条地质史诗之路、生态画廊之路、文化化溯源之路。
[注②]利发[2025]3号文件是指《利川市关于服务和融入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施方案》。
[注③]2025恩施州旅游发展大会发布《恩施州在全省文化创新战略上做示范工作方案》,并制订了高质量实施保护文化资源、丰富文旅业态等6大示范行动的“施工图”:2027年,实施179个文旅项目,旅游综合收⼊突破1200亿元;到2030年,初步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