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考书目与资料整合
必读书目:
核心理论类: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裴平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核心教材,需重点掌握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决定理论(如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资本流动等框架。
《货币、银行业和货币政策》(杜亚斌著,科学出版社):补充货币供给机制、货币政策传导等内容,结合案例分析 “双支柱调控框架”。
《公司理财》(原书第 8 版,罗斯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重点掌握资本预算(NPV/IRR)、资本结构(MM 定理)、股利政策等,配套课后习题强化计算能力。
实务与政策类:
《证券投资学》(方先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梳理证券市场结构、资产定价模型(CAPM/APT),关注 “科创板做市商制度” 等热点。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李心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理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结合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 分析。
补充资料:
学术论文:南大导师论文(如裴平的国际金融、范从来的货币政策)及《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近 2 年热点论文(如 “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真题与模拟题:近 10 年真题分类整理(如名词解释 “特里芬难题”、计算题 “债券久期计算”),限时完成并对照答案优化。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二、分阶段复习规划
基础阶段(3-6 月):
通读教材:3 遍以上,第一遍理解框架(如《国际金融学》按 “开放经济 - 政策协调” 划分),第二遍标注重点(如 “蒙代尔 - 弗莱明模型”),第三遍梳理逻辑(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框架笔记:使用 XMind 制作思维导图,标注理论联系(如 “利率平价理论” 与 “跨境资本流动”),整理《公司理财》中的 “资本预算决策流程”。
计算题入门:每周完成 2 章《公司理财》课后习题,重点掌握 NPV、债券估值等基础计算。
强化阶段(7-9 月):
专题整理:按 “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公司金融” 分类,结合论文补充前沿(如 “数字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ESG 投资与资本成本”)。
真题分析:研究近 5 年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如 “汇率制度选择”“MM 定理假设”),标注重复出现的题型(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连续 3 年出题)。
政策解读:每月分析 1 份央行报告,提炼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宏观审慎管理” 等要点,用于论述题。
冲刺阶段(10-12 月):
模拟考试:每周 1 套真题,严格控制时间(如名词解释 5 分钟 / 题,计算题 20 分钟 / 题),训练答题速度与规范。
热点押题:关注年度热点(如 2024 年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安全网构建”),整理案例库(如 “硅谷银行危机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查漏补缺:重点背诵薄弱章节(如《国际金融学》的 “最优货币区理论”),复习错题与真题高频考点。
三、核心复习方法
1. 理论与政策结合:
框架法:以《国际金融学》为例,按 “理论 - 模型 - 应用” 搭建框架,标注政策关联(如 “三元悖论” 与 “中国汇率政策选择”)。
案例法:将 “CAPM 模型” 与 “A 股市场有效性检验” 结合,“货币政策工具” 与 “LPR 改革” 结合,强化理论落地能力。
2. 计算题专项突破:
公式理解:重点掌握 NPV、IRR、债券久期等公式逻辑,通过真题例题(如 “项目投资决策”)巩固。
统计联动:实验设计需匹配统计方法(如两因素混合设计对应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 热点与论文联动:
真题导向:分析真题考点分布(如 “国际收支失衡” 近 3 年连续出题),针对性复习。
论文精读:重点阅读南大导师论文(如裴平的 “人民币国际化”、范从来的 “货币政策传导”),提炼观点用于论述题(如 “数字人民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四、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1. 题型应对:
名词解释:结构为 “定义 - 特点 - 应用”(如 “特里芬难题” 需补充 “美元霸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计算题:步骤清晰(如 “债券久期计算” 需写出公式、代入数值、结果解释),避免因步骤缺失扣分。
论述题:采用 “总 - 分 - 总” 结构,理论 + 案例 + 对策(如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 需结合 “蚂蚁集团整改” 与 “监管沙盒机制”)。
2. 时间管理:
431 分配:名词解释(5 题 ×6 分)30 分钟,简答题(5 题 ×10 分)50 分钟,计算题(4 题 ×10 分)40 分钟,论述题(2 题 ×15 分)30 分钟。
计算题:预留 20 分钟完成计算,避免因公式错误失分。
3. 常见误区:
忽视政策敏感度:答题需结合最新政策(如 “金融稳定法”),避免脱离实际。
死记硬背理论:需理解模型假设(如 “MM 定理无税假设”),灵活应用于不同场景。
五、心态调整
崩溃应对:允许每周 1 天休息,通过运动、看金融纪录片(如《货币》)缓解压力。
模拟复盘:每次模考后分析错题原因(如 “汇率决定理论应用不熟练”),调整复习计划。
积极暗示:考前 1 个月每天背诵 “答题口诀”(如 “框架清晰、案例鲜活、政策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