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落地两个多月了,但从实际情况看落实程度全国各地不一,甚至出现一些乱象。
最近,教育部就针对全国多地若干中小学违规补课乱象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如河北对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的中学取消三年内省级评优评先资格;
江苏对假期违规补课的4所学校取消相关荣誉称号;
河南对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的几所学校全省通报批评,其中三所学校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并公布了各地举报平台与电话。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而这也发出了一重要信号:
双休不会只是一阵风,这是真的要把全国中小学生双休落实到位。
1
各地双休乱象层出不穷
不怪教育部这次重拳出击,从今年2月份开始,全国各地就陆续实施了中小学的双休。
但从落实情况来看,全国各中小学在行动上可谓是花样百出。
有实施“自愿双休”和“自愿单休”的,要求家长签署 “自愿单休”申请书,实则是要求学生周六留校学习。
有老师分享自己ip所在地的“自愿双休”是这样的:
“坐标山东烟台,就是自愿双休,领导说了,该讲课讲课,不用几天那些不来的就着急了,最后就都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而这种来自“自愿双休”的无形压力不只针对老师,还针对学生,有学生分享自己学校的“自愿”规定:
“广州,高二,‘自愿’周六在校自习,四十几人的班,25个‘自愿’了。”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样的情况下,说是“自愿”,但周末不去学校的同学难免会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压力,最后坚持不了几个周,也不得不去学校自习。
而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自愿到校自习”,周末学校会开放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并安排老师值班,为学生提供指导与答疑服务。
图片来源:小红书@银河铁道之夜
但有老师分享,相比较于之前周末到学校上课,学生在周末时间来学校自习,其实并没有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反,由于到学校自习不同于以往上课的严肃环境,很多学生会带手机去学校,表面上是在自习室、图书馆好好学习,实际上却是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玩手机、打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种环境下自习,有学生就吐槽到:
“我去学校自习,其他同学嘻嘻哈哈聊天,要么就是开多媒体刷短剧,特别吵。在学校里自习嫌烦嫌吵,但不来自习又会被说不够努力,这到底是要我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
好家伙,学生既没有因为恢复了双休而得到充分地休息,也没有因为自愿到学校自习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举双失。
有家长一语道破“自愿双休”的问题:
“自愿的前提是双方地位平等,学校和学生的地位根本不平等,谈何真正的自愿?”
图片来源网络
除此之外,还有的学校坚持“这里缺的就从那里补回来”,双休不够,晚自习来凑,要求各年级延长晚自习时间。
或者第一周宣布放假之后,第二周就马上恢复了双休补课。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也不得不感叹:
“我们连自愿返校都没有,以前怎样现在还是怎样,好像双休就是一阵风吹过,没有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下永远有对策,双休落地情况,真是乱成一锅粥了。
2
休了,但没完全休
休了,但没均衡休
除了对各地双休落实不到位的乱象以外,很多家长、老师对双休所持的不乐观态度,还来自于对双休背后内卷本质的担忧,而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一方面,有家长表示,自己孩子的学校虽然双休确实落实到位了,但孩子表面上的休息时间有了,不代表孩子就真的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虽然落实了双休,但学生的作业量并没有得到控制。相反,因为多了两天休息时间,孩子回家要完成的作业还变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
而对于平常学习任务和作业就很多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多出来的作业只有通过周末加班加点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让他们本就不富裕的休息时间瞬间雪上加霜,不少学生都纷纷吐槽“作业啥时候都做不完”。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作业增加以外,不少学校在落实双休后调整了教学内容,因为减少了原来双休的补课时间,原来三节课能讲完的内容,现在需要压缩到一节课来讲。
不少家长都抱怨,双休后自己孩子越来越消化不了课上讲的内容:
“孩子说自从双休后课都上的快了根本听不懂,老师也不讲例题了只上课,要不然上不完。”
图片来源网络
也就是说,不管双不双休,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放在那里。
如果要把双休落实到位,那老师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就只能不断压缩课程内容,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也只能减少自己的消化时间。
好家伙,休了但似乎也没休,学习任务不减,学生依旧无法在内卷的跑道上得到休息。
不少家长也因此对双休政策持质疑态度。
在“问政湖南”平台的微调查中,超10万名家长支持“减负从还学生周末开始”,也有7.4万余名家长认为双休会导致“课程学不完,压缩高三复习时间”。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
“那么快的进度,首先筛选的是记忆力好的,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需要消化吸收的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对作业和学习任务的担忧,很多家长更担忧双休落实无法“一视同仁”。
就目前双休落地的情况来看,实行“双休”,东西部地区不一样就罢了,至少对于中高考来说,学生们都是在一个省内竞争,其他省的双休暂且影响不到自己省内的情况。
但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双休在一个省内的落实也是雨露不均沾。这就导致很多家长发出这样的声音:
“要么都不休,要么都休。”
比如在杭州,很多家长质疑:
“为啥杭州市区的高中生就必须要双休,而其他县中或者市的高中都可以单休,孩子在家根本没有自我管理能力。”
不怪家长会有这样的担忧,对于一个省、市内竞争的学生来说,双休落地的不均衡意味着大家的学习时间不一致。
图片来源网络
而在相同的学习任务和考试要求下,很显然真正落实双休的学校的学生要比别人少了很多学习时间。
而如果把视野转移到广泛的县乡中学,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
本就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的县乡学生,周末学校既没有充足的师资和教室资源提供给他们来自习,家里也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用于自主学习。
在依旧内卷的应试教育下,他们可能很难在全省范围内的中高考里占到优势。
而基于上面这些原因,也就能理解教育部为何重拳出击了。
3
双休落地不会是一阵风
而是长期工程
为什么自提出双休以来,各地对双休的落实程度不一?而随着各地双休落地的深入,对双休的意见也越来越多?
换而言之,在中小学生双休落实争议的背后,反映出来的今天教育的系统性问题是什么?
双休的出发点是为了给中小学学生更多的休息时间,减轻他们的学习任务,进而能够促进中小学生更健康、更多元地发展。
这实际上也是对今天过度内卷的应试教育的一个反思,希望这种以分数来评价人的单一评价标准能够回到多元评价的教育轨道上来。
图片来源网络
从这一点上来看,双休无疑是利大于弊的。
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阻碍双休落实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也恰恰是当下内卷的教育本质未完全改善的问题。
正如前面提到的,只要学生的作业和学习任务总量不变,以及考试的学习目标不变,双休一定程度上就得不到根本的落实。
但整个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站在当下来看,从双休入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也是各级教育部门对违反教育规定的学校重拳出击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
就现实而言,“双休”不会是一阵风,而一项长期的大工程。
目前教育部对双休乱象的整治,是对教育生态的一次清理。
未来还会有对教育模式的持续探索。
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相信双休真正的落实就在不远的未来。
参考资料:
[1]行者殷涛|双休乱象,教育部终于出重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