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遇乐旅游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宝鸡市文化旅游节更名的背后——以周文化赋能文旅发展的“一聚二融”实践

宝鸡市文化旅游节更名的背后——以周文化赋能文旅发展的“一聚二融”实践

遇乐旅游网 2025-07-03
导读“岐嶷周原,姜水汤汤。文明肇始,礼乐之光……”近日,在由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5年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宝鸡市市长王勇通过四言诗经体《宝鸡赋》介绍宝鸡历史文化、秀美山川和荟萃人文,凝练展现了宝鸡作为周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厚重感。这深度契合本次旅游文化节的主题“周风雅韵、礼行华夏”。作为宝鸡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文化旅游品牌节庆活动,宝鸡市文化旅游节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让“看中国·来宝鸡”的城市旅游品牌深入人心。今年,该旅游节更名为“

“岐嶷周原,姜水汤汤。文明肇始,礼乐之光……”近日,在由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5年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宝鸡市市长王勇通过四言诗经体《宝鸡赋》介绍宝鸡历史文化、秀美山川和荟萃人文,凝练展现了宝鸡作为周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厚重感。这深度契合本次旅游文化节的主题“周风雅韵、礼行华夏”。

作为宝鸡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文化旅游品牌节庆活动,宝鸡市文化旅游节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让“看中国·来宝鸡”的城市旅游品牌深入人心。今年,该旅游节更名为“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是宝鸡对周原文脉的郑重确认。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宝鸡将持续以“周”为舟,以文化自信驱动公共文化供给,以差异化IP破解同质竞争,以场景化体验激发文旅消费,书写好“何以中国”的周原答卷。

以资源禀赋为基,聚焦突出周文化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如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是各地探索的重要课题。周文化旅游节以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格局,将周文化作为贯穿始终的灵魂主线。

全市各地,精心策划了实景古韵国潮华服秀、《印象·大周》周文化集中展示、“礼乐千年”——周礼文化传承展示、《钟鼓乐之》古风音乐会、周文化COS动漫节、“周秦文脉共溢彩”文艺作品展示等十大主题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沉浸体验、互动交流等多元形式,将周文化的深厚内涵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文旅产品。

步入陈仓老街“周风古集”,时光仿佛倒流了三千年。在“武王开市”表演中,威风凛凛的“将士”列队而立,婀娜多姿的舞者翩翩起舞,生动再现了西周集市的热闹繁华。在东岭廊桥上,社火脸谱、凤翔泥塑、千阳刺绣等20余个宝鸡非遗项目争奇斗艳,身着周制深衣的摊主们一边展示精湛技艺,一边讲述非遗故事,非遗与周文化相互交融。周服秀活动负责人李彤说:“为了还原西周集市的场景,我们翻阅大量典籍,走访多位专家,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看到游客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文化旅游节以当代审美重构文化记忆,让文明基因闪耀在新场景、新体验中。“我们希望通过本届旅游节,让周文化走出典籍、走出博物馆,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魏昕林表示,未来3至5年,宝鸡将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周文化IP,让“周礼之乡”的文化品牌熠熠生辉,成为宝鸡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以人民需求为本,将公共文化供给融入文化自信

“作为宝鸡人,看到家乡的文化受到这么多人关注,感到无比自豪。我也要当好周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宝鸡、爱上宝鸡!”市民李玉娇说。

“穿上这身华服,仿佛穿越回西周,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要把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同学,让他们也爱上传统文化。”中学生王雨桐在参与表演后兴奋地说。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拓展公共机构服务供给。鼓励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展文化体验、艺术普及等服务……”

“激活周文化需要全民参与,而群众的参与热情又源于文化自信。”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麻艳表示,本次旅游节在筹备之初,便致力于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作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与群众情感需求,与志愿服务充分融合。

宝鸡不限定年龄、不限定专业,面向全社会,广泛邀请市民群众共同参与到各类表演中。于是,游客可以看到不到10岁的孩子口齿伶俐地向大家介绍周酒的起源;60多岁的老人大大方方穿起古装,向游客展示周服装的优雅和大气;年轻人通过cosplay上演周文化嘉年华……

以群众为主体的参演模式是本次旅游节的一大特色,上千名文艺志愿者经过扎实地培训,成为演员,更成为城市鲜活的名片。全民参与的氛围,不仅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锻炼了文化志愿者队伍,更凝聚起共建城市品牌的强大合力。

以产业创新为器,将发展旗帜与产业链条相交融

“秦中自古帝王州”,周秦汉唐等14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历时1100余年,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华彩篇章,也将“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板块留在了如今的三秦大地之上。目前,在秦、汉、唐文化板块方面,无论是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到《赳赳大秦》《复活的军团》等演艺精品;还是从汉长安城遗址,到遍布西安大街小巷的汉服旅拍;抑或是从唐大明宫遗址、华清宫,到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舞剧《长恨歌》等标杆性文旅项目,文化资源均得到了较为充分地挖掘与开发。相对而言,周文化的产业转化远落后于其历史地位。对此,延展完善周文化产业链,是陕西全面激活文化资源、均衡发展文旅产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宝鸡实现差异化竞争的资源优势。

在节庆旗帜的引领下,本次旅游节期间,中国周原景区、周公庙景区等人气爆棚,游客接待量与旅游综合收入均创新高,并有力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以陈仓老街所在的石鼓文化城街区为例,旅游节期间,累计吸引游客14.6万人次,综合营收960万元。而去年同期,这里的客流量仅3.7万人次,综合营收约330万元。

“此次更名为‘周文化旅游节’,除了精准锚定宝鸡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突出地域特色外,还在于更好地盘活‘周文化’资源,带动全市文旅产业衍生出一系列以‘周文化’为主题的文旅项目、演艺精品、旅游线路、文创产品等特色文旅发展体系,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构建起特色产业矩阵。”魏昕林说。

当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上的“宅兹中国”遇见朝气蓬勃的“周原儿女”,当姜水汤汤汇入产业链条,传统文化成为宝鸡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宝鸡将紧扣文旅产业提速发展的新机遇,持续深挖周文化内涵、丰富周文化的当代表达,积极构建周文化产业生态链,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引更多人走进‘周礼之乡’,赋能宝鸡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的打造。”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武云表示。

(秦毅)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