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带着儿子跑了小半个云南的宝妈,这一路走来,我逐渐体会到,虽然我们始终并肩同行,但母子俩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景。
今年暑假在红河州旅居的23天,这种感觉愈发深刻。我原本精心规划的文化之旅,在儿子那里变成了一本充满奇思妙想的探险日记。
我总想着要读懂每个地方的故事,而他是专心创造着自己的故事。
在建水朱家花园,我正琢磨这座明清建筑的历史价值,儿子却对着一面满是漏窗的墙着了迷。他轮流从每一个镂空的窗洞朝外看,兴奋地告诉我,每个窗口都是一幅不一样的画。
石屏异龙湖边,我正凝望着夕阳一点点沉入湖面,把整片水域染成流动的鎏金,转身却发现儿子正蹲在湖边,小心翼翼地护送一只迷路的小螃蟹回家。
他专注的神情,就像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那一刻,我选择安静守候,不再用成人的知识打扰这份纯真的善意。
个旧老阴山上,我沉浸在锡都的辉煌历史中,儿子却在落叶堆里发现了甲虫的秘密基地。他认真给每只甲虫分配角色,编织着它们之间的冒险故事。
最让我忍俊不禁的是在蒙自南湖,我正看着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历史介绍,儿子却学起海边寨集市上摊主的模样,举着一把野花奶声奶气地吆喝……
在建水紫陶工坊,儿子跟着老师傅学习捏制陶坯,小手沾满泥浆,成品歪歪扭扭,却骄傲地向每个人展示这是他亲手做的茶壶。
也就是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这些我认为跑偏的瞬间,恰恰是旅途中最珍贵的部分;那些他亲手体验过的文化,远比我在一旁解说的历史更让他记忆深刻。
渐渐地,我学会了,在规划中留出足够的空白,让惊喜有处安放。
在建水,看到他在古井边打水玩得开心,我们索性取消了下午的文庙行程,陪他一起打水,感受井水的清凉甘甜;或静静地看着井里那两条金鱼游来游去。
在石屏的老街上,因为他对路边摊的野生菌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停下来,跟摊主唠嗑,听他讲述他上山捡菌子的故事。
这些偏离计划的时刻,最后都成了旅途中最温暖的片段,成了我们最难忘的回忆。
走了这么多地方,我渐渐明白,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去了多少个景点,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蹲下来,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必须看到什么,而是专注于此刻感受到了什么,旅行才真正开始。
记得在石屏的最后一个傍晚,我们母子俩坐在古城的小巷里,分享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烧豆腐。夕阳的余晖,洒在儿子稚嫩的脸庞上。吃得满嘴酱料的他,突然抬起头对我说,“每天都能吃上好吃的,玩上自己想玩的,真好。”
我看着他那弯成了月牙的眼睛,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
原来最好的旅行就是这样,我规划路线,你发现惊喜,我记录时光,你创造快乐。
在这场旅程中,我们各自找到了最宝贵的东西。
他在探索中成长,我在陪伴中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些最不经意的瞬间里,温暖而真实。